农学 >>> 水产学 >>> 水产学基础学科 水产增殖学 水产养殖学 水产饲料学 水产保护学 捕捞学 水产品藏与加工 水产工程学 水产资源学 水产经济学 水产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水产学 健康养殖相关记录120条 . 查询时间(0.106 秒)
该项目引进外源原种,建设相对封闭的原种保种场,避免和防止与其他虾苗场以及罗氏沼虾养殖区的病原体交叉传染;在养殖种虾和进行选择亲虾的两个环节上实施交叉配对,避免近亲交配产生种质退化,保证原种的种质稳定和优质虾苗的生产;控制池塘中的浮游生物量、水质质量、饲料营养平衡及水温等,使亲虾健康、壮健,繁殖力强;在大塘养殖中建立配水池生物处理水质技术具有创新性,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分解池塘内有害物质,抑...
甲鱼的健康养殖     甲鱼  健康养殖  药物残留       < 2008/10/21
本课题摸索出一套在甲鱼的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及可能在甲鱼体内残留的化学药物先进的养殖方法。应用光合细菌等综合微生物制剂进行生态防病,运用多年研制的复方中草药进行防病治病,并结合科学的日常管理,在甲鱼养殖的全过程,不使用任何抗菌素,商品甲鱼体内没有药物残留。运用该项技术,甲鱼的成活率达到85%以上,亩产增产150公斤-200公斤,亩节约养殖成本约2600元,亩经济效益增加30%以上。该项技术适...
鲟鱼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养殖  鲟鱼       < 2008/10/21
该项目从无公害生产角度对鲟鱼苗种培育、商品鱼养殖、一年两茬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坚持以预防为主,显著提高了苗种培育成活率,养殖产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该项目完成了以防病为主的健康养殖操作规程。全面掌握了武昌鱼养殖技术,包括苗种培育、成鱼饲养、饲料生产、日常管理、成鱼运输等技术;研究成功了具有防病作用的饲料生产技术。养成规格平均在0.74公斤以上,苗种饲料系数1.3,成鱼饲料系数1.6,分别比合同指标降低了0.3、0.4;完成开发面积5450亩,平均亩产1145.25公斤;武昌鱼年产量6241吨。年产值5616.90万元,是合同指标的112.3...
该项目结合“上农下渔”治理盐渍地的实践经验,利用盐碱地池塘渗水和地下卤水进行南美白对虾苗种培育和养殖,有效隔断了海水对虾病毒的水平传播,培育和放养无病毒感染的健康虾苗。同时,采取全程投喂全价优质配合饵料,杜绝病原生物饵料(蛤、蟹类等)入池,利用生物技术调控水质、实现南美白对虾的无病毒健康养殖。该项目将信息技术与盐碱地地下水南美白对虾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技术匹配集成,开发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专家系统、投饲...
该课题通过实验与生产示范,探索出了影响对虾地下水养殖成活率的关键离子(k)及其与常量元素的配比关系,在钾离子调节原理及钾离子用量随池水盐度降低成等比关系的定量分析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控制池塘卤水、渗水量与池水盐度、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及降盐促虾长等方面有创新和突破,提出了盐碱地地下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工厂化育苗和养殖的成套技术。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该技术对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进行高效生产,开辟了一...
该项目是农业部重点水产技术推广与开发项目《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及名特优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子项目课题(BZ-99010102),项目要求指标为:推广示范面积1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年总产5000吨,年产值1.5亿元,年总利润3000万元(亩纯利3000元)。项目主要依托国际领先地位的河口近岸鱼类池塘饲养技术及有关生物学研究,推广示范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主要养殖虱目鱼、鲻、...
项目对滨州浅海滩涂文蛤的生活环境、移动习性、摄食和饵料、年龄与生长、肥满度和出生率及性腺发育和繁殖规律等生物学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为文蛤的健康养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资料。根据文蛤的附苗特性及规律,设计多半人工采苗试验,总结出一种拦网与耙滩相结合的方法,使半人工采苗平均文蛤苗种密度达到375粒/M,半人工采苗开发面积5000亩,苗种存量12亿粒,比对照区提高了1.7倍,采苗效果明显。
项目根据金乌贼生殖、生活习性。采用当地野生的柽柳、黄花蒿、地肤草等材料,利用传统工艺研制成乌贼增殖附卵基,通过与目前采用的附卵基-乌贼笼进行海上比较式验,找到一种(或一种以上)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制作简便、附卵效果好的新的附卵基,以满足乌贼增殖事业的需要。结果表明:两种试验附卵基(柽柳和黄花蒿)附着率分别达到74%和71.2%;附卵量500粒/束以上的分别达到79.7%和72.8%;成本较乌贼笼降...
该课题利用阳江市江城区咸酸低产田多、河流较多、淡水资源丰富及容易引进咸淡水等特点,采用人工控制盐度的水产养殖模式。利用对虾主要疾病—病毒病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按照健康水产养殖技术规范进行养殖生产。利用当今世界先进的PCR检测技术,检测对虾、鱼、贝类及养殖水体中致病的各种病毒、细菌、水质及药物残留,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和推动水产品出口外销。该项目对我区水产养殖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具有示范推广作用,促进我...
以河鲀毒素食物链累积学说为主,内在环境适应性为辅来控制河鲀毒素产生,使河鲀带毒成分降至安全食用限下,从而达到质量安全要求。通过控制饵料、生存水环境等毒源可能进入或产生的环节,培育无污染的饵料生物;研制不含毒源的全价配合饲料;使用无毒源封闭水循环系统,保持最佳饲养水生态环境。培育子一代、子二代暗纹东方鲀,以摆脱野生环境遗留的影响,驯养出适应于无毒源环境生存的家化河鲀。采用全人工繁殖技术,使低毒家化河...
该项目研究确定了皱纹盘鲍不同地理群体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及群体间杂交可能产生的杂种优势,创立了科学简便的杂种优势利用单侧定向杂交技术,获得杂种优势明显、性状稳定的中国黄渤海-日本岩手宫城群体皱纹盘鲍杂交组合,培育出生长快、成活率高的杂交鲍;首次将皱纹盘鲍种内杂交和杂种优势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创建了杂交鲍苗种培育和海区养成技术工艺。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杂种优势的获得:筛选出日本岩手宫城群体和中国黄渤...
该项目针对水产经济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发生病害频率大,死亡率高的现状,提出了杂色鲍工厂化健康养殖模式。在国内、国际上首先解决了杂色鲍工厂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过程中连续三年控制病害发生、实现稳产高产的关键技术,包括:(1)自行繁殖无严重病原生物、抗病力强的大量种苗和养殖容量的最佳方案;(2)通过海水处理和水质调控,阻止病原的水平传播;(3)强化营养、合理投放和定期搭配各类饲料及投料的时间;(4)...
该项目解决了我国南方优良鲍种——杂色鲍的无严重病原种苗培育技术、幼鲍活饵料筛选及培育技术、商品鲍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技术和礁滩沉箱养殖技术、养殖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及人工调控技术、南方杂色鲍暴发性流行病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及工艺。
依据查新报告结果,以下为本课题的创新性研究:中华鳖摄食率-氮排泄率模型;利用上述模型对养鳖水体的水质进行预报和调控;利用摄食率-氮排泄率模型进行中华鳖能量收支和氮收支研究;利用中华鳖能量收支模型和氮收支模型确定中华鳖的最佳养殖模式、最佳投饵模式;中华鳖健康养殖模式的提出。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对比分析:不使用抗生素和生长激素,我们生产的中华鳖经深圳市动植物检验检疫局检测,药物残留为阴性;中华鳖鳖体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