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学 环境考古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0.121 秒)
本书收集了夏正楷先生关于环境考古的研究成果17篇,从理论与方法、区域环境考古、遗址环境考古、事件环境考古四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均一一囊括。作者从理论知识着手,回到具体的考古遗址上,找寻环境因素的影响,从环境角度探讨古代人地关系。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看到在历史长河中,环境因素在人类生存、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本书从环境考古的角度,对中国沙漠带的人类活动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辨识,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变迁等内容也进行了讨论。
2023年5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环境考古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吕厚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小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心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毛礼米研究员,以及北京大学莫多闻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杨益民教授,复旦大学...
长江下游古中江流域出土了大量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石器、陶器和精美的玉器等,与安徽凌家滩遗址玉器、陶器和石器等新石器文化形式类型有密切传承关系,而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等器物,又与北方红山文化有密切传承关系,因此该流域是江淮地区与宁镇山地及太湖平原区在新石器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但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利用。作者通过对高淳薛城、朝墩头、下家宕村、溧阳神墩、宜兴西溪、骆驼墩等遗...
2020年3月,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在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石器晚期不同生业模式人群的共存模式上取得重要成果,讨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石器晚期不同生业模式人群的共存模式。本项研究由兰州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哈佛大学、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完成。
近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董广辉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国际综合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最新影响因子为13.222)发表了题为“Neolithic millet farmers contributed to the permanent settlemen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y ado...
2017年12月2日,“北方细石器技术体系暨下川遗址新发现---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委员会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近8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由开幕式、学术发言和闭幕式三部分组成。
兰州大学陈发虎院士带领的环境考古团队于2015年在Science期刊发表研究论文(Chen等, 2015),基于过去十年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开展的环境考古环境变化研究工作,提出新石器人群在距今5200年前首次大规模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2500米以下地区定居,主要种植粟黍为生;距今3600年前后开始常年定居在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主要依赖麦类作物的种植,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然而,关于青藏高原的旧石...
考古发掘现场,要将极脆弱的文物安全提取并搬迁到实验室具有一定难度,首先必须对文物进行临时加固,然后才能搬迁。近几年来,一类革命性的挥发性临时固型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发掘现场文物的提取,例如薄荷醇、环十二烷等。但是,这些材料是否能用于潮湿的考古发掘现场?它们的工作性能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为此,本研究选用薄荷醇、香豆素、乙基麦芽酚三种天然香料和环十二烷作为研究对象,从材料的工作性能、施工工艺和对...
山东大学环境考古学创新引智基地2007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二期培育项目。“111计划”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国内 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
2016年12月4日,西北及中亚环境考古论坛暨兰州大学西北及中亚环境考古中心揭牌仪式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行。来自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
2015年1月16日,世界顶尖科技杂志《Science》发表了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发虎教授领导的环境考古研究团队在史前人类定居青藏高原的历史和动力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性研究成果。该团队提出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的“三步走”模式,并指出欧亚大陆史前农业传播导致的农业技术革新,是人类距今3600年前后,在全球气候变冷变干大背景下,向青藏高原高海拔寒冷缺氧地区大规模扩张的最重要促进因素。此前...
2012年9月15-16日,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第五届环境考古学大会在我校逸夫科学馆召开。本届会议主题为“古环境与古文化”,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2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校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资环学院、地质与矿产学院、草地农业学院、生命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9月15日...
环境因素是考古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考古学家来说,如何在考古资料基础上阐释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和嬗变始终是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近十余年来,从环境角度入手探讨人地关系、聚落形态的关系、以及环境变化与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尤其是第四纪气候突变与文化变迁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已经成为考古学家、特别是史前考古学家探讨文化变迁的重要内容。最近,国外有学者就近东的相关研究有...
近日,由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和博物馆发起的“聚落与环境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尧王文化论坛”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和我国大陆以及台湾的5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