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中国语言 汉字发展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104 秒)
汉语词汇的发展经历了单义词为主发展阶段、多义词为主发展阶段、派生词为主发展阶段和双音词为主发展阶段四个阶段。汉字发展由个体发展到群组发展、有形体滋生到相互借用、由单字发展到字组发展,与词汇发展同步。词汇发展汉字发展的动因和动力,汉字发展是词汇发展的手段和标志。汉语的最大特色之一是汉字,研究汉语应当同时研究汉字
汉字发展与中国统一     汉字  发展  中国统一       < 2019/10/12
中国汉字产生很早,对中国早期历史和文化记忆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作为官方文字使用的表意文字。汉字在使用和传播上的特点,导致了历史、文化记录的向心性,这是中国统一的基础。
日前,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人员相继在《文物》、《中原文化研究》、《安徽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关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的研究论文9篇,内容包括竹简篇目介绍、竹简形制与年代测定、《诗经》简的篇序和异文、楚文字疑难字考释、《诗经》字词的新解等。经过中心科研人员一年多的精心整理和认真研究,安徽大学藏战国《诗经》简的注释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预计明年中期出版发...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汉字构形演化数字化技术与系统”资助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天人同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汉字演变》软件日前在京推出。这是国内首部旨在准确展现汉字演变过程的动画软件。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多项学术成果近期陆续出版问世。黄德宽教授著的《古文字学》于2015年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阐明了古文字学的构成、基本概念和古汉字知识体系,反映了古文字的新發現和研究工作的最新進展。立足于提供系统的古文字学知识,并着重于提高认知古文字、释读古文字的能力,是一部既能兼顾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又可适应汉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献学等不同专业教学和一般读者学习需要...
最近,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规划项目“汉字理论与汉字发展史研究”成果《古汉字发展论》,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在进行断代文字的全面调查、静态描述、深入阐释的同时,重视汉字发展的前后关联、动态比较、历时分析,形成科学的汉字发展理论体系,是中国文字学研究取得的突破与创获。
汉语汉字发展原则和规律刍议     汉语  汉字  规律       < 2014/9/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无序的,都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进行的。语言和文字也不例外。笔者发现,汉语和汉字发展,具有内在一致的原则和规律。具体而言,就是汉语发展的三原则,即“经济原则”、“准确原则”、“约定俗成原则”,以及由这三条原则制约和决定着的汉字发展三规律,即“经济原则”→“简易律”;“准确原则”→“区别律”;“约定俗成原则”→“渐进率”。而这些原则和规律,又都在一条总规律下运行,即,汉语汉字是...
关于汉字发展趋向的思考     繁化  简化  上博简       < 2009/9/24
汉字发展的趋向是趋繁还是趋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历来存在分歧。文章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竹简文字与现代繁体字的比较,证明“汉字在楷书以前的发展趋势是趋向繁化”的这一观点。文章认为:简化与繁化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范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两年多以前,《汉字文化》1993年第2期上发表了拙文《汉字的社会学研究》,当年《语文建设》第10期上就发表了聂鸿音先生与我论辩题名为《评“文字的发展趋势不是简化”》的文章。去年,12月《东方文化》总第5期,又发表了江枫先生的题名为《文字改革不妨暂停》的长文。针对我与聂先生两人的不同意见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和评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文摘报》在“学术版”先后摘发了我们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语,以期...
语言和文字是社会最重要的传递信息的工具。如果没有语言,很难想象一个社会怎么会存在。而如果没有文字的发明和运用.人类社会就不可能集累知识、传授技术和发展文化。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给予文字以高度的评价。认为铁的发明和文字的运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语言是一种声听符号,声音出口就消失,无法传之久远。文字是视形符号恰恰可以弥补声听符号的不足。因此,人类就把原来是图画和用物体记事这种可以留传久远的事物,...
试论汉字发展演变的社会政治因素             < 2007/11/2
文字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辅助语言实现社会交际的工具。文字的这种交际功能决定了它必然受社会的制约。脱离使用文字的社会诸条件,是不可能研究文字的发展演变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生活等等。下面,我们试从社会政治因素方面,来探讨它对汉字发展演变的影响。
汉字发展史上的三次转折     汉字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 2012/12/3
由记事图画逐渐演变为抽象的符号,并与语言音节相对应,这就是汉字的起源。在中华文明史上,最早称得上文字的符号是甲骨文。甲骨文与记事图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已成为了记录语言的符号。甲骨文后来演变成金文、大篆,金文和大篆的形体结构松散而不稳定,且地区差异大,尚未定形。汉字第一次成为规范定型的符号是秦代的小篆。汉字形体结构的最终定型是兴起于汉代的隶书。隶书以后,汉字形体结构再无多大变化,延续至今。
新华网北京2004年11月2日电 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了解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商周秦汉汉字发展沿革谱系研究”,历经8年于日前全面完成,其最终成果为300万字手抄影印本专著《古文字谱系疏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