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人类起源与演化学 人类形态学 人类遗传学 分子人类学 人类生态学 心理人类学 古人类学 人种学 人体测量学 人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类学 古人类相关记录235条 . 查询时间(0.105 秒)
猎豹为猫科动物中非常独特的一个分支,其为追求高速奔跑捕猎而放弃了力量,体现在头部较小,犬牙很小,四肢修长,爪子粗钝不可完全收缩。如此独特的形态特征,使得早年的学者大多把猎豹列为猫科中一个单独的亚科。但后来分子生物学证明猎豹实则属于猫族中的一员,和美洲的山狮,细腰猫组成一个支系。这说明猎豹的特化是相对近期的事件。现在猎豹主要分布于非洲,少数分布在亚洲西南部,而地质历史时期猎豹曾经广布于欧亚大陆。猎豹...
2024年12月2日将迎来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95周年纪念日;近年来中国乃至相关地区人类化石、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不断有新发现、新成果,古DNA分析也在探讨现代人起源、演化和迁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引起国际学术界、媒体和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
作为旧大陆东部古人类演化的重要区域,我国拥有众多的早-中更新世考古遗址。与旧大陆西部较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不同的是,中国早期的石器技术,被认为长期停滞不前,具有相对原始的模式1或者似奥杜威(Oldowan-like)工业的特点。针对这种现象,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来解释东亚地区的石器技术表现,包括东亚存在一定的生物隔离,文化遗失,或人口较少而创新不足等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遗传学论文,研究人员报告了从距今约5500年的史前遗骸中发现的古代染色体病病例,包括6例唐氏综合征和1例爱德华兹综合征。其中,爱德华兹综合征可能是首次在历史上或史前的遗骸中发现。
古人类学家发现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古人类以非洲为中心逐渐迁徙到其他大陆。现今,人类足迹遍布地球各大陆。常年冰冻的南北极也不乏人类的足迹。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在古人类演化和扩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亚板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板块。欧亚板块西部与非洲大陆直接相连,是古人类走出非洲的第一站。人类居住最为密集的亚洲南部和东部,其气候主要受到季风环流(亚洲季风)的影响。亚洲季风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季风系统。然...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敖红研究员和安芷生院士联合多位国内外专家,基于中国黄土的高分辨率亚洲夏季风重建、东亚古气候模拟、整合亚洲古人类遗址记录、古人类栖息环境模拟,对轨道尺度亚洲季风变迁与古人类从非洲迁徙到东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大型国际专家团队分析了34000年前生活在西欧和亚洲的近5000名人类的骨骼和牙齿化石,创建出世界上最大的古人类基因库。通过对古人类DNA进行测序并将其与现代样本进行比较,团队绘制了基因和疾病随人口和时间推移的历史传播情况。《自然》杂志10日刊发的4篇开创性论文,揭示了这一令人震惊的结果,并为衰弱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生物学见解。
古人类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古人类以非洲为中心逐渐迁徙到其它大陆。现如今,人类足迹遍布地球各大陆,连常年冰冻的南北极也不乏人类的足迹。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在古人类演化和扩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亚板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板块,其西部与非洲大陆直接相连,是古人类走出非洲的第一站。在人类居住最为密集的亚洲南部和东部,其气候主要受到季风环流(亚洲季风)的影响。亚洲季风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季风系...
全国考古前置背景下出土文物预防性保护修复研讨会2023年9月17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会前,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联合发布了最新科技考古成果——无锡市马鞍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人骨检测报告。
2023年8月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和吴秀杰研究员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Morphological and morphometric analyses of 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hominin mandible from Hualongdong, Chi...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和吴秀杰研究员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Morphological and morphometric analyses of 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hominin mandible from Hualongdong, China的研究论文...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等讲话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一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打造“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展览,邀请国内各地相关单位代表,于2023年7月24日在国家博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应用CT扫描和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是继1973年周口店第4地点发现1枚牙齿化石之后,50年来在周口店遗址区域首次发现的更新世人类化石。
在近日举行的“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仪式上,陕西省文物局发布了陕西黄河流域旧石器时期考古发掘研究的最新成果。
古麟属(Palaeotragus)是欧亚大陆新近纪地层中常见的化石长颈鹿类,构成了长颈鹿科非常重要的一个类群,该属以体型较小,脖子相对短,下前臼齿臼齿化程度较高区别于其他长颈鹿类。2023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张媛在侯素宽副研究员的指导下,系统研究了甘肃临夏盆地的古麟属下颌材料,分析了古麟属下颌材料的大小以及形态变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古麟属各种的有效性。相关成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