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总论 稻田相关记录68条 . 查询时间(0.077 秒)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类金属元素,其化学形态众多,不同形态砷的生物毒性迥异。淹水还原条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对砷的还原和甲基化,二甲基砷(DMAs)是水稻土及稻米中存在的主要有机砷形态。水稻过量积累DMAs会诱发“直穗病”(又称“旱青立病”),影响水稻结实。该生理病害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时有发生,尚无有效的防控措施。水稻土中有些微生物可将砷甲基化,另一些微生物可将DMAs脱甲基,构成砷的甲基化...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课题组以“Toxic response of antimony in the Comamonas testosteroni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oil antimony bioremediation”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论文,阐明了微生物...
南方红黄壤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2.7%,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土壤酸瘦板粘等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水稻地力产能提升,也增加了生态环境风险。2022年7月13日-18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刘宏斌研究员一行赴湖北武汉、荆州、鄂州、潜江、天门等地进行了稻田污染控制与地力产能提升专题调研并召开研讨会。
2022年1月14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吕卫光研究员主持的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稻田秸秆蚯蚓原位处理模式与循环产业技术集成示范”(课题编号:沪农科推字(2018)第4-14号)进行了验收。市农业农村委科技处贺凌倩四级调研员,科技服务中心吴立峰副处长、赵志鹏科长、夏芸专管员,项目协作单位负责人,我院科研处和项目组成员出席会议。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汇报,审阅了...
2022年1月14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吕卫光研究员主持的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稻田秸秆蚯蚓原位处理模式与循环产业技术集成示范”(课题编号:沪农科推字(2018)第4-14号)进行了验收。市农业农村委科技处贺凌倩四级调研员,科技服务中心吴立峰副处长、赵志鹏科长、夏芸专管员,项目协作单位负责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和项目组成员出席会议。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
2021年12月9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持的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稻田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和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编号:沪农科推字(2018)第4-7号]课题进行了验收。
2021年12月9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持的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稻田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和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编号:沪农科推字(2018)第4-7号]课题进行了验收。该项目在传统的稻田生态系统中融合先进生态核心技术,从传统的单一问题攻关转换为系统研究与示范,提出多目标、多情景、多层次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建立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核心示范基地,把种养模式的各项配...
2021年11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与施肥技术团队牵头制定的《南方稻田冬季绿肥种植与利用技术规范》(NY/T3840-2021)(以下简称“标准”)开始实施,该标准由曹卫东研究员主持完成。
2021年11月18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和信息所共同承担的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稻田杂草防除技术推广和专家系统研发》课题进行了验收。该课题针对上海地区稻田杂草危害严重、除草剂用量居高不下的现状,为树立正确的杂草防除理念,普及杂草防除新技术,保障水稻的优质高产,多途径加大稻田杂草防除技术的宣传培训,开发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稻田杂草识别防除专家系统(...
畜禽粪污厌氧发酵产气并将沼液沼渣还田,是目前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沼液的高铵根浓度和碱性特征往往会增加氨挥发,进而对大气和水体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水热炭在废弃物资源化、生物能源、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和改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创新团队在废弃物水热碳化固相产物(水热炭)的农业与环境效应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然而,水热碳化过程中产生的液...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周胜研究员领衔的低碳与循环农业研究团队,基于长期实验就不同轮作方式下的稻田甲烷排放及其碳底物的溯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研究并分析了稻-麦(秸秆不还田)、稻-麦(秸秆还田)和稻-绿肥(紫云英)轮作模式下的稻田甲烷排放响应,同时进一步利用13C稳定性同位素田间原位标记技术, 对水稻-土壤系统中不同碳底物来源对甲烷排放的贡献率及其随水稻生育期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
2021年5月11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周胜研究员领衔的低碳与循环农业研究团队,基于长期实验就不同轮作方式下的稻田甲烷排放及其碳底物的溯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研究并分析了稻-麦(秸秆不还田)、稻-麦(秸秆还田)和稻-绿肥(紫云英)轮作模式下的稻田甲烷排放响应,同时进一步利用13C稳定性同位素田间原位标记技术, 对水稻-土壤系统中不同碳底物来源对甲烷排放的贡献率及其随水稻生育期变化的情况进行...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通过联合攻关,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eCO2)可以显著促进水稻生长,但对甲烷排放的促进作用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国际上远远高估了未来气候背景下稻田甲烷的排放量。最近中美“应对气候危机”的联合声明中强调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甲烷的减排行动,我国也承诺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该发现可以为我国乃至全球农业领域,...
2021年4月22日,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草害与生态专业组承担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杂草团队发布了2021年上海市稻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这是继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发布的第二个年度稻田杂草防控方案。该方案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引领,以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和除草剂减量为目标,根据上海市水稻种植茬口、栽培方式以及当前草害现状,提出了稻田杂草防控“三要三不要”原则,全面普及团...
2021年3月30日上午,应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邀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沈国辉研究员携生态所杂草管理团队赴奉贤区开展稻田杂草防控技术交流。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王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支书记、主任钱非凡出席交流会。在认真听取了奉贤区各镇对上年度稻田草害情况介绍和防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沈国辉研究员对稻田杂草防控工作做了点评。他指出,稻田杂草绿色防控一是要澄清两大错误认识,绿色防控不等于绿色认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