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大气成分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0.172 秒)
2023年11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高分辨率傅里叶变换光谱(FTS)观测平台(合肥站)通过了全球大气成分变化探测网络(NDACC)的数据质量认证,被接收为中国首个NDACC-IRWG(IRWG指红外工作组)标准站。2023年12月中旬起,合肥站开始观测数据上传和共享,正式投入运行。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大气成分垂直分布探测的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方法与装置
2022年12月22日,由大气所牵头承担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专题四“大气成分垂直结构及其气候影响”召开2022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受疫情影响,会议采用线上视频的方式,邀请了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任务六负责人陈发虎院士、康世昌研究员、张镱锂研究员进行指导,北京大学朱彤院士、大气所周天军副所长、科技处姚利处长、王跃思研究员也受邀对专题工作进行指导建议。各子专题项目...
2022年10月9日,空间中心系统室先进测量技术研究室基于蟹状星云X射线掩星探测技术,利用大气中不同成分X射线截面吸收限的突变性,反演得到了120–250km氮(N)、氧(O)等大气成分的密度。之前基于X射线掩星反演大气密度的研究中,由于受制于探测器探测能量低能端的限制,采用同一系数实现NRLMSISE-00模型大气密度的修正,大气成分的比例仍依赖于NRLMSISE-00模型,即不同成分密度反演...
2020年11月25日,“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颁奖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缪育聪副研究员因“系统研究了高空环流与复杂下垫面对城市边界层结构及气溶胶污染的影响”而荣获“2020年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日本东京大学饭野孝浩特任准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ALMA望远镜对土星卫星“土卫六”的大气进行观测,检测出了微量气体释放的电波。通过分析后首次发现,这是来自太阳系外的一种放射线“星系宇宙线”对“土卫六”大气成分产生的影响。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9年7月2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两架太空望远镜,首次确定了一颗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的系外中等行星大气层的细节。在太阳系中没有这样的行星,但在其他恒星周围很常见。
根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总体部署,历经建议申报、两次遴选和半年的深化研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吕达仁院士、王鑫等研究提出的“全球气候与大气成分监测科学实验卫星”项目,从面向全国公开征集的,涵盖空间天文、空间地球科学、微重力科学等全部空间科学学科领域的130份申请中脱颖而出,获得首批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征集支持,成为 “空间科学预先研究项目(第一批)”入选的11课题之一...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分会,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征文范围:大气成分观测;气溶胶、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反应性气体等的时空分布;大气化学过程;排放与排放源处理;臭氧、酸雨及其他污染物等的监测与控制;大气成分的健康及生态效应;大气成分在中尺度天气模式、区域气候模式、全球气候模式中的应用及其对天气、气...
2017年6月5日-9日,第三届大气成分与亚洲季风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Third Workshop on Atmospheric Compositionand the Asian Monsoon) (ACAM) 在我校惠全楼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尼泊尔和印度等17个国家160名国内外学者与会,就“亚洲季风区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空气质量、亚洲季风区气溶胶、云及其相互作用、季风对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和“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等项目的支持下,2016年夏季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青藏高原开展了平流层-对流层大气成分交换过程的野外观测实验。此次试验共有三个站点,分别是拉萨、格尔木(前两个由大气所负责,7月23日-8月24日)、狮泉河(气科院负责,6月-9月),观测项目主要是水汽、臭氧、粒子联...
为了加强我院空气质量模式,大气污染观测与研究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加拿大环境部专家张雷鸣博士近期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7月3日上午张雷鸣博士分别作了题为“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speciated atmospheric mercury”和 “Method development estimating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va...
为了执行中加双边合作项目“城市和郊区大气碳气溶胶演化过程的合作研究”,加拿大环境部专家李少萌博士近期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6月26日下午李少萌博士做了题为 “加拿大油砂矿开采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学术报告。李少萌博士介绍整个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去年飞机观测的试验结果,重点了介绍了利用飞机观测的结果进行排放总量估算的几个个例。与会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与李少萌博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项目中方负责人孙...
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其前身为国家863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坐在合肥市西郊蜀山湖畔的“科学岛”上,这里三面碧水环绕,四季绿树成荫,风景独特秀丽。
2012年3月23日,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多波段多大气成分主被动综合探测系统”项目启动大会在湖北省咸宁市召开。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吕达仁院士主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