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科学智识史 科学社会史 科学史理论与方法 科学文化与科学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史 国外科学技术史 各学科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科学技术史 成都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238 秒)
2019年8月24日,“酒与历史以及酒史学科的若干问题——第二届中国酿造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历史研究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国酿造史研究中心、苏酒集团(洋河股份)主办。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李玉教授主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四川历史研究院院长姚乐野教授,中国酿造史研究中心秘书长薛化松分别致辞。姚乐野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的契机,与南京大学历史...
2018年6月15日,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出土涉医文献研讨会在温江举行。学校副校长杨静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国学院院长邬健卫介绍国学院和学院文化研究基本情况。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上海科技出版社等单位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杨静代表学校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她说,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和...
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诸病》是讨论疾病症候特点的专书。根据书写风格、所涉病种、论述方式及行文体例等差别,可分列为《诸病(一)》和《诸病(二)》2部分。《诸病(一)》包括医简130余支,约2 000余字,共载有100余种病症名,涵盖了多个临床学科,病症分类细致,命名方法多样,四诊合参把握症候特点,重视类病比较,探讨病因病机,涉及病症的预后与调摄,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病症结合的辨证思想,具有重要的学...
《十二脉》《别脉》52支医简,是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中专门论述经脉的医书。《十二脉》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文字记载"心主之脉"和"十二正经"经脉循行及病症的文献,是《灵枢·经脉》"十二脉"经脉学说的主要文献来源;《别脉》反映了当时多种经脉系统并存的状况,与《十二脉》12条"经脉"、3条"支脉"一起代表了《灵枢·经脉》构建经脉"循环流注"模式之前经脉学说的原本状态,对探讨经脉本质和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老官山汉墓医简《刺数》,单独成书,专载针灸临床刺法原则和40首针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记载刺法和针刺处方的专书,其"针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规范针刺处方,属于直接来自于临床实践的真正意义上的针方,具有重要的针灸临床价值和意义;《刺数》针方是首批记载和应用腧穴的临床文献,对研究腧穴概念、源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临床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车辆:鹿车(成都北郊出土)(图)     车辆  鹿车  成都  北郊  出土       < 2012/12/14
车辆:鹿车(成都北郊出土)(图)。
成都文殊院(图)     清代  文殊院  成都       < 2008/3/21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城北文殊院街,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清朝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庐,苦行修持。
成都杜甫草堂(图)     明弘治十三年  杜甫草堂  成都       < 2008/3/21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亭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极具文化气息的园林。
战国末年(前256年)都江堰的建成,改变了地处长江上游岷江流域的成都平原的自然环境,都江堰使成都获得了稳定的水源供给,完善的河渠水系,还为成都提供了便利的水运和行洪水道。自汉代以来成都城就成为中国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宋间其经济的繁荣可以与长江下游的扬州媲美。   唐以前成都是少有护城河的城市,都江堰将岷江水引入成都,为成都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行洪通道。来自都江堰的两江从西北入城,然后在城南...
406 成都漆艺           < 2007/9/26
406 成都漆艺 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四 川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