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人物 地质学 青藏高原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075 秒)
徐柏青,男,1969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青藏高原雪冰-大气化学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率先对中低纬度极高海拔冰芯包裹气体进行提取分析,并利用自行设计的仪器首次获得2000年来中低纬度大气甲烷记录;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冰芯中开展碳质气溶胶的提取分析,研究近百年来燃烧排放对大气质量、热辐射平衡及雪冰下垫面的影响;利用冰芯、湖...
罗天祥,男,2004年5月至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创新基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在研课题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低温阈值对高山林线的指示意义(2007-2009,40671069)”,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并负责其中子课题“色齐拉山森林垂直带水碳耦合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2005-2010,2005CB422005)”...
刘小汉,男,研究员。1983年12月毕业于法国郎盖多克科技大学地质系,获得法国理学博士(构造地质专业)学位,1984年1月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现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和极地地质与矿产研究室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研究方向:构造地质与造山带
颜茂都,男,2010年1月-至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古地磁学和构造学。获奖及荣誉:美国地质学会学生奖(2004);在密歇根大学就读期间,有三个小项目获得资助。
张凡,女,研究员。2009年9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方向:水资源与数值模拟。社会任职:学术期刊副主编,学术期刊评审,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AGU) 会员,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 环境与水资源分会(EWRI)会员。
苏凤阁,女,研究员。11/2009 –至今: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方向:大尺度陆面水文过程模拟。社会任职:美国地球物理协会会员(AGU)。
侯居峙,男,研究员。华盛顿大学,气候变化项目与海洋学院(Program on Climate Change and School of Oceanograph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2009年1月-2009年10月,博士后Fellowship。研究方向:湖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气候环境变化。
张寅生,男,研究员。研究方向:寒、旱地区地表水文学过程。日本名古屋大学大气水圈科学研究所:助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低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日本地球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地球环境观测研究中心:研究员。
阳坤,男,2000-2003年东京大学特别研究员,2003-2007年东京大学副教授,2007年入选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陆面过程及其微波数据同化、陆气相互作用、高原气象学、太阳辐射以及模式和卫星产品评估等水文气象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期刊收录40篇(第一作者24篇);参加国际会议四十余次。曾为JGR、BAMS、G...
刘静,女,百人/研究员。研究方向:活动构造、地震地质和古地震、构造地貌学。2008年:活动构造学新构造学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学术研讨会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2008年中国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刘景时,男,百人/研究员,研究方向:寒区水文水资源。代表论著:冯清华 刘景时 1989 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湖突发洪水形成及其特征 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湖突发洪水研究 48-59 北京 科学出版社;刘景时 1993 天山南坡库马力克河冰湖突发洪水及其对河流水情的影响 水文2期 25-29 水利出版社等。
易朝路,男,百人/研究员。2004年06月-今: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地貌学与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任职:李四光研究会副理事长。
姚檀栋,男,院士/杰青/研究员。2003.03-现在 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甘肃省优秀专家,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和“冰川冻土基础理论奖”获得者,我国冰芯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研究方向:冰川冰芯与环境变化。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从1999年开始启动,历时6年多,投入3亿多,30多家地质单位,近千名地质工作者,奋战在青藏高原,完成全部空白区158万平方公里的110幅区域地质调查图。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人士称,该工程在系统全面查明了青藏高原的地质特征、资源背景及地质环境状况的同时,获得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   ——新发现数条反映板块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