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兽医学 >>> 兽医科学基础学科 家畜解剖学 家畜组织胚胎学 兽医免疫学 家畜病理学 兽医药理学 兽医临床学 兽医卫生检疫学 家畜寄生虫学 家畜传染病学 家畜病毒学 中兽医学 兽医器械学 兽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兽医学 基因相关记录60条 . 查询时间(1.222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揭示了幼龄山羊瘤胃微生物组及其抗生素耐药基因组变化规律,明确了日龄及日粮对耐药基因的影响机制,为通过营养策略控制耐药基因传播提供了新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组(Microbiome)》上。
2023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孟华教授团队论文《人工选择导致家养动物的基因组多样性降低及性染色体选择压力增大》(Artificial selection shapes the lower genomic diversity and higher selective pressures ...
全球范围内,约有1.4亿人生活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其中8000万在亚洲。我国的高海拔人群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其中低气压缺氧是高原环境的标志性特征之一。环境低氧和病理性缺氧会造成心脑血管功能异常和肺功能异常。生命发育早期,异常环境对生物体发育和代谢的影响尤为深远,即使环境因素的微小扰动也会对个体表型和健康状况产生持久影响。既往研究表明,低氧可损伤子宫或胎盘,引起...
近日,动物科技学院雷初朝教授与庞卫军教授团队合作在《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 “Structural variation and introgression from wild populations in East Asian cattle genomes confer adaptation to local environment”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海南牛和蒙古牛作为东亚...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严重影响了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尤其2022年来有关PRV感染人的报道越来越多,证明PRV具有跨物种传播感染人类的能力,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尽管该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但疫苗免疫仍能很好的阻止该病的大爆发。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引进PR...
2022年8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杨利国教授团队的周扬副教授与美国农业部George E. Liu团队合作在Genome Research杂志发表题为“Assembly of a pangenome for global cattle reveals missing sequences and novel structural variations, providing new insights ...
2022年7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小型猪为模型,揭示了肠道黏膜相关菌群在肥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协会(ASM)旗下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微生物学谱(Microbiology Spectrum)》(IF=9.043)上。
2022年6月24日下午,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组织专家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申请的“上海市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进行了现场评审。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副处长李建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沈晓晖、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刘惠莉参加评审会。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联合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历时18年,共同研制的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标记活疫苗产品在国内首发上市。该产品能有效区别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突破了制约布病疫苗生产应用的重大技术瓶颈,其生产应用将对全国羊布病的有效防控和净化发挥积极作用,为《畜间布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2022年5月25日,国际生物学重要期刊《BMC Biology》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农学院昆虫所李飞教授和叶恭银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题为“Genome of the parasitoid wasp Cotesia chilonis sheds light on amino acid resource exploitation”的研究论文。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是水稻害虫二...
2022年4月27日,《自然》杂志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农业动物领域首次发现宿主基因组中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果突变,并系统阐明了其作用机理。这对于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出发培育节粮型和快长型生猪新品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成功解析了我国家马体高变异的主效基因突变,并发现该突变最早出现在距今2300年蒙古帝国时期的古马群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育种与营养科技创新团队鉴定出北京鸭抗鸭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关键基因NOD1,为深入研究鸭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免疫学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次鉴定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一个新衣壳蛋白pH240R,并发现pH240R能够影响病毒粒子的组装从而降低子代病毒粒子的感染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利用高密度SNP芯片综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选择信号扫描和长纯合片段(ROH)分析,鉴定出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关键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为绵羊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动物遗传学(Animal Genetics)》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