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物理学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相关记录174条 . 查询时间(0.291 秒)
随着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开展,高地应力、活动断层及挤压大变形等动力问题对隧道安全建设带来挑战。作为地下工程普遍采用的支护形式,传统锚杆在动力荷载下不具备抵抗大变形的能力。2009年和201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研发了宏观负泊松比(NPR,Negative Poisson’s effect)结构锚杆和微观NPR锚杆钢,并在甘肃木寨岭隧道、云南昌宁隧道等进行现场工程应用。目前,动力拉伸实验...
新特提斯洋闭合以及后续的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是全球标志性构造事件之一,对新生代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新特提斯洋时期,印度板块异常快速地(~20 cm/yr)向北漂移,造成了印度-欧亚大陆的强烈碰撞。印度板块高速漂移的动力学机制长期存疑,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模型。第一种模型认为印度岩石圈的减薄导致漂移阻力减小(Kumar et al., 2007)。第二种是新特提斯洋双俯冲模型,认...
地震滑坡是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认识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是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工程岩体抗震设防和地震滑坡区域预测的关键。较多震后调查和试验发现,边坡顶部存在明显的地震动放大现象,是造成边坡失稳的重要原因。然而,影响边坡动力响应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震源特征、传播路径、场地特征等,涉及岩土体动力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颇为复杂;加之单面边坡只有一个自由面(图1),解析方法难以得...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以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地热资源闻名。整个公园坐落在北美超级火山——黄石火山上,因此分布着上万个地表热显示(间歇泉、温泉、水热爆炸点),奇特的地质现象和多样的地理地貌特征不仅受到全世界游客的青睐,也吸引着大量学者的关注。
2022年7月10日,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委托,翟明国院士、李献华院士、副所长赵亮研究员等前往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包钢集团)开展合作交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为院士工作站揭牌。包钢集团总经理孙国龙主持会议,董事长魏栓师致辞。
人们依赖导航定位、无线通信等技术,对这些技术的应用稳定性、精确性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亟需进一步认识电离层的空间结构特征。地球电离层具有随纬度和经度变化的复杂空间结构。这些空间结构对人们精确描述电离层的状态存在挑战,也对导航定位、电波通信、卫星遥感等技术具有重要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和电子密度剖面等观测资料在反演过程中都假设局域水平均匀,在存在空间结构时无疑会严重影响从探测资料提取电离层信...
2022年6月1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北京自然博物馆联合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党委书记、副所长张小雷代表研究所与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现场签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福元院士,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书记方力、副院长卫万顺等人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
同震滑坡是最具破坏的地震次生灾害之一,可以造成大范围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山区。了解同震滑坡的易发性控制因素是预测潜在地震区同震滑坡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的基础,对防震抗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控制同震滑坡发生的因素众多,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体破碎程度、同震断层、地震、场地烈度、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等,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为此,前人发展了信息量法、主成分分析法、频率比...
大陆主要由克拉通和造山带构成,其中克拉通主要形成于18亿年以前的地球早期,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单元。古老克拉通多具有巨厚(>200 公里)的岩石圈根,且由于其密度和热流值较低、刚性较大,能够避免遭受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而保持稳定(吴福元等, 2014)。因此,克拉通形成后基本无明显的地震活动和岩浆作用,是地球上最稳定的地区。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全球克拉通的巨厚岩石圈根可以发生部分乃至整体性的移除,从而...
2022年3月10日下午,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为表达“娘家人”对女科技工作者的关怀和关爱,北京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雅君一行等4人在原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长现北京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李静的陪同下,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走访慰问副所长底青云院士。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小雷和人事处兼妇委会负责人全程参与。
2022年2月28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从30项候选进展中脱颖而出。根据得票高低,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
2021年10月23日,漠河市市长邢雪松、副市长高峰等一行7人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调研。所党委副书记钟华、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科研和野外站骨干参加调研会。
为促进青年学者的交流与合作,2021年9月10日至15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简称青促会)部分会员赴青海冷湖行星地质观测中心及周边开展野外考察。本次考察内容包括空间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及地质学等多学科的参观学习、仪器安装和野外取样。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参与的地基行星光学观测台址勘选工作,日前取得重要科学进展,研究发现冷湖光学/红外台址的光学/红外观测条件可媲美国际一流大型天文台,该台将为我国天文学和行星科学发展提供关键支撑。研究成果于2021年8月1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上(见前沿报道《中国发现世界级天文和行星光学台址——冷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何飞研究员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2021年8月4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三期部副部长王琼及主管柳骊一行四人来访,调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进展情况。所长吴福元院士,潘永信院士、李献华院士及部分月球科研样品研究骨干参加了此次调研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