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古生物学 地质古生物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56 秒)
有孔虫的生物过程影响其壳体地球化学指标的准确度。其中,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的变化对其壳体记录温度信息的影响程度,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俞宙菲、研究员李保华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宏亮、博士张静静和研究员陈建芳合作,运用新方法与新手段,首次定量出浮游有孔虫钙化水深的季节变化对壳体稳定氧同位素(δ18O)记录温度季节性的影响。该成果对古海洋环境的重建工作具...
华北板块(North China Block)在寒武纪时期是一个独立块体,具有独特的构造演化历史。作为中国传统“中寒武统”的标准地区,这里的寒武纪中期地层序列完整、化石丰富,是寻找这一时期特异埋藏化石库的潜力地区。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方臣、博士研究生孙智新等,报道了来自华北地区的一处距今约5.04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库,并命名为“临沂动物群”(Linyi Lagerst...
建设世界一流的古生物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简介。
2005年5月29日上午,由南京分院院士联络处组织的庆祝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五十周年院士报告会在我所举行,我所院士代表李星学、戎嘉余和陈旭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我所所长沙金庚研究员主持。戎嘉余院士向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150多名中学生作了精彩的科普报告。   戎嘉余院士所作的科普报告题目为“化石的故事”,他从什么是化石开始,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的类型、活化石的故事、如何挖...
2005年5月23日上午,我所研究生们在图书馆三楼报告厅里迎来了所内为其开设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系列讲座”的第一堂课——《沉积岩的鉴定》,由薛耀松研究员主讲。沙金庚所长和陈旭院士到场并讲了话,组织人事处顾元达处长主持,他们要求研究生们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打好专业基础,为以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做好准备,做好古生物学的接班人,使我国的古生物学事业青春常驻!  这次薛耀松研究员讲的“沉积岩的鉴...
4月18日下午,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古生代重要层段综合地层学及精细对比研究》和《“冰室”-“温室”转换背景下的中国晚古生物代植物群及其生态系统:一个可供预测现代地球植被走向的参考模式》启动会在我所举行。中科院资环局副局长常旭和地球科学处处长周少平出席了启动会。启动会由我所副所长杨群主持。 项目负责人、我所的张元动研究员和刘陆军研究员分别作了两个项目的启动报告,两个项目下设子课题的...
由我所科学家沙金庚研究员领衔主持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IGCP506项目“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全球对比与重大地质事件”,从2005年正式启动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该项目是目前正在执行的由我国学者担任首席负责人的少数几项IGCP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其他几位共同负责人(Co-leaders)由法国的Nicol Morton教授(国际侏罗系分会主席)、英国的Bill Wimbleden教授、美国Pau...
地质生物学”(Geobiology)是近些年地球科学领域新兴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它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自地球在大约38亿年之前开始出现生命以来,生命参与了此后地球表面包括表层岩石圈所发生的一切变化过程,并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地球,必须要了解生命活动是如何参与和改变地球表层说发生的一切变化。目前,用地质生物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释地球奥秘,已...
最近,我所正式公布了有关博物馆布展“古生物标本征集的条例”,条例全文如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化石标本征集的条例   我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首期展览已于2004年10月1日开展,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二期布展工程,并拟定2005年9月全部展馆对外开放。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博物馆展品的内容和数量,增添更多的有价值、有品位的展品,突出我所古生物研究的特色,特此号召、鼓励和殷切期盼全所职...
随着大量特异埋藏动植物化石的发现,我国内蒙宁城中侏罗世道虎沟动物群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者的日益关注。  我所年轻学者黄迪颖邀请,原国际蜘蛛学会会长、原英国古生物学会副会长、英国曼彻斯特大学P. Seldon博士近期来我所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合作研究。世界上侏罗纪的蜘蛛化石报道极少,我国道虎沟的蜘蛛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蜘蛛化石之一。双方对目前收集的200多块标本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蜘蛛早期演化的多样性...
2007年4月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我所客座研究员肖书海博士和我所周传明研究员和袁训来研究员关于陡山沱胚胎化石的评论文章(题为“Undressing and redressing Ediacaran embryos”)。 2006年12月,拜雷(Bailey)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把我国“瓮安生物群”中解释为动物胚胎的微体化石与从非洲纳米比亚海湾发现的一种巨大的氧化硫细菌(Thiom...
2005年5月12日下午,在我所举办的第104期学术沙龙上,我所年轻科学家、博士生导师袁训来研究员向大家展示了即将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由他与美国维吉尼亚工学院肖书海博士和堪萨斯大学托马斯o泰勒教授共同合作完成的重要研究成果:"六亿年前的地衣"。该项研究成果也标志着中美科学家在地球早期生命研究方面又取得重大进展。  袁训来研究员强调,此次他们在贵州省瓮安磷矿距今约六亿年的黑色磷块岩中发现地衣化...
最近,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委员兼秘书、我所研究员沈树忠博士与来访的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主席、加拿大Calgary大学Charles Henderson教授一起共同编辑完成了第45期《Permophiles》。与以往的相比,本期《Permophiles》的版块结构有所改变,内容更加丰富。这也是首次以我所年轻科学家为主编辑完成的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通讯。  第45期《Permophiles》网络版已在国际二...
地球第一批动物“居民”可能降生在中国   我国科学家陈均远日前说,新近在云贵高原发现的“贵州小春虫”化石表明,地球动物世界的第一批“居民”可能降生在中国。   本月出版的美国《科学人》杂志载文指出,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等人在贵州翁安县一座磷矿中发现的距今5.8亿年的“贵州小春虫”,被科学界认为是迄今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即像今天的苍蝇、鱼或人一样,拥有了对称而不是圆形的结构。这...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俄罗斯科学基金委联合资助的中俄合作项目-俄罗斯乌拉尔地区与华南地区二叠纪生物地层对比研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应我所沈树忠研究员的邀请,全俄罗斯地质研究所Galina Kotlyar和Olga Kossovaya博士作为首批合作者来我所正在进行合作研究。俄罗斯乌拉尔地区150年以来是世界二叠系研究的经典地区。那里发育了完整的二叠纪地层,其中尤为中二叠统和下二叠统发有最好。该合作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