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分子物理学 >>> 原子与分子理论 原子光谱学 分子光谱学 波谱学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 原子分子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原子分子物理学 单分子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172 秒)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诱导发光技术,通过调控分子界面能级排布,首次观察到超常明亮的单分子上转换电致发光现象,提出和实现了一种全新的高效上转换发光机制,并且从理论上阐释了界面能级排布对单分子电致发光行为的影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于2月23日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2022年7月14日电 有机小分子在以分子筛为代表的多孔材料中的单分子成像与构象研究,是深入理解其相变、吸附、催化和相互作用过程的基础与关键。其中,有机小分子(吡啶,苯,噻吩等)在室温或更高温度下的原子级成像,一直是电子显微学领域的圣杯。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可以对材料表面进行原子分辨表征。STM对表面原子在费米面附近的局域电荷密度敏感,因此对于有机分子、二维材料的缺陷和畴壁等在费米面附近有较强的杂化电子态的体系,往往无法得到原子分辨图像。近年来,基于qPlus型力传感器的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 (Non-Contact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关于量子纠缠,科学家的研究对象多是光子。但最新研究表明,经过调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现量子纠缠现象。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教授林毅恒团队与美国合作者,在离子阱体系实现带电原子和带电分子的联合调控,首次制备了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并且通过定量表征手段,确定产生的量子纠缠超过临界阈值。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这项成果对未来利用分子进行量子信息处理有重要推动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院士杨学明、副研究员马志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浙江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黄传奇合作,在单分子层面甲醛在金红石型氧化钛110表面吸附结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氧化钛110表面是研究光催化的模型体系,近年来结合小分子在其表面的行为研究...
最近,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软物质实验室王鹏业研究组的博士生吕袭明,在研究员窦硕星和副研究员李辉的指导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奚绪光合作,通过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smFRET)对端粒G四联体的重要折叠中间体——G三联体的折叠动力学展开了研究,阐明了G三联体DNA的两种结构,解析了两种结构的折叠路径,以及侧链DNA对其折叠的影响。G三联体DNA的平行结构是该研究首次发现的...
“钻石探针”洞悉单分子世界     钻石探针  分子       < 2015/3/11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将量子技术应用于单个蛋白质分子研究,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获得了世界上首张单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谱。该研究不仅将磁共振技术的研究对象从数十亿个分子推进到单个分子,并且“室温大气”这一宽松的实验环境为该技术未来在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得高分辨率的纳米磁共振成像及诊断成为可能。
单分子检测是一种考察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精妙方法,能够在单分子水平上提供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丰富信息,揭示生命现象的重要过程,在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应用价值。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课题组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课题组以硅纳米线作为探针提出了侧壁点修饰的策略,发展了构筑单分子检测器件的新途径,进一步与生物体系结合,首次在单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对抗原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免标记、实时无损检测。这是...
2014年1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3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北京揭晓,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侯建国院士领衔的单分子科学团队董振超研究小组的“实现最高分辨率单分子拉曼成像”工作入选2013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这是该团队研究成果继2001年、2005年之后第三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至此,我校先后有12项成果分别入选11个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
作为物质的基本构成单元,分子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对于分子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更是人们认识分子、利用分子的基本前提。传统的分子性质研究手段,往往得到的是大量分子的平均效应,例如用光谱的方法研究分子振动。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分子,要求能够在充分了解分子所处局域环境的前提下,在单分子尺度上,以精确可控的方式开展研究。分子振动是分子的基本属性,也是单分子研究的热门方向。目前人们已经通过非...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软物质物理实验室利用单分子方法研究抗癌药物顺铂与DNA的作用,取得新进展。该工作部分结果已发表于近期的《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 37(2009)1400-1410)。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李明研究组与法国国家科学中心奚绪光研究组合作,利用单分子磁镊装置以及带有发卡结构的DNA对UvrD解旋酶的解旋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该项工作的结果发表在12月份的EMBOJournal,27(2008)3279上。
由57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路明杯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61月16日在京揭晓,“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项目榜上有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连续三年有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