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检疫学 植物免疫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药理学 农业昆虫学 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抗病虫害育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杂草防治 鸟兽、鼠害防治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植物保护学 农业相关记录76条 . 查询时间(2.165 秒)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榆中试验站,始建于2017年6月,该试验站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种植的粮食作物以谷物、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水果等,独特的地理位置、栽培制度和气候条件,造成多种农作物有害生物在该县发生、为害,开展的观测、研究工作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所代表区域的特征变化。
甘谷试验站位于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五甲庄村,1964年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甘肃农业科学院共同在甘谷建立了“甘谷小麦锈病试验站”。1972-1983年为植物保护研究所所在地。1983年省农业科学院集中建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迁入兰州,恢复为甘谷试验站,隶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于2014年10月成立,隶属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是一个以植保生物技术和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科研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设有办公室、科研管理科、财务科3个职能部门,组建了杂草学、农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4个研究室。拥有“杂草生物学及安全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杂交种子质量检测中心”2个科研平台,“农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农业部科研杰出人...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农业科技学院植物保护专业面向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贸易与植物检疫等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病虫草等有害生物识别鉴定、监测防治及可持续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和“三农”情怀的植物保护应用型人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于2001年2月由原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土壤肥料研究所合并而成。现有在职职工78人,省劳模1人;其中专技人员70人、二级研究员3人、博士36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第二层次人选2人;柔性引进首席科学家2人。
农业部广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重点开展华南地区农业重要有害生物(包括入侵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提出农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及技术措施。
2022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签订“农业农村部华南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共建任务书”。面向学科发展前沿、国家战略和华南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华南果蔬有害生物精准高效绿色防控应用基础和技术研究,为华南果蔬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广东省农业害虫天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天敌产品的研发为目标,开展农业害虫天敌的筛选、扩繁、工厂化生产、田间应用技术研究,解决天敌生产中的主要技术瓶颈问题,促进天敌的商品化发展,为广东农作物绿色防控提供物质与技术支撑。
安徽农业大学虫生真菌研究中心 是以虫生菌资源及其在害虫微生物防治以及在真菌食品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的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宗旨的专业研究机构,是教育部微生物农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以及安徽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博士点的主体,也是中国菌物学会虫生菌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与美国、日本、韩国、越南以及泰国的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农业部野外台站条件建设为契机,对农业部福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的条件能力进行建设,配合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形成三者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布局均衡全面的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体系。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92年,曾更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2005-2014年),后经海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恢复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并加挂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2015年),属公益二类省级专业研究机构。设有植物病害研究室、农业昆虫研究室、生物防治研究室、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4个专业研究室。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农林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的省级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所现有职工47人,专业技术人员42人,硕士13人,博士22人(包括在读博士8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天山领军人才1人、天山英才4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和新疆青年科技奖1人、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甜菜虫害防控岗位科学家1人、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是省内专业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蜂业良种繁育与授粉的省级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研究所坚持世界眼光、中国视野、山东特色,坚持“四个面向”,聚焦黄河中下游农业产业重大问题和需求,旨在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和一流研究所,推动齐鲁植物保护科技整体跃升。
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于2013年6月正式挂牌,实验室主要依托生态学和相关学科,旨在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病虫害,促进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揭示利用生物多样性实现有机农业生产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农田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生态控制;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健康;有机农业优化模式与调控;生物多样性(特征)与气候变化。
植保观测站主要开展水稻病害抗性鉴定,一、二类病虫害为主的植保观测监测和特色香稻产业化发展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分别于1974年、1983年开始水稻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鉴定,水稻抗病鉴定水平全国一流,是农业农村部全国首批挂牌的四个植保观测站之一,全省唯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