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相关记录62条 . 查询时间(0.27 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2023年8月10日,“西光壹号”系列一箭五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星载光交换机作为重要载荷之一搭载升空,开展国内首次高速光交换技术的空间验证工作。
2023年8月14日13时3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和德三号A~E星(交通六号~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于2023年8月9日在京组织项目综合实验场分系统现场评审。综合实验场分系统通过初步验收,后续将逐步面向行业应用部门和区域用户单位开展卫星共性产品综合实验业务服务。
2023年8月3日11时47分,风云三号F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Ⅲ型、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Ⅱ型、地球辐射探测仪Ⅱ型以及红外地平仪共4台(套)光电产品随星入轨。其中红外地平仪已在卫星入轨初期捕获地球,3台有效载荷将按预定计划开机。
2023年5月26日下午,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体中心研制的“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后随X射线(FXT)望远镜在完成正样产品的测试、标定、集成工作后,装入包装箱发往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以进行与卫星平台的集成测试和发射前准备工作。
近日,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送入轨道。大连1号—连理卫星作为辽宁首颗卫星,搭乘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升空。该卫星采用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张涛院士、王晓东研究员团队研发的绿色液体HAN推进技术。
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稳定性和耗油率等性能参数的提升,以及畸变进气因素对轴流压气机稳定工作裕度的恶化影响。发展宽稳定裕度且高效运行的航空压气机是必然趋势。但传统稳定性拓宽手段伴随效率损失的特点一直困扰着设计工程师。针对这一问题,亟需建立可兼顾效率和扩稳的稳定性拓宽方法优化设计平台。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现货船已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细胞实验单元上行生保支持装置、2个科学项目共计8套细胞组织实验单元、生物力学专用实验模块、蛋白与核酸共起源和密码子起源分子进化研究装置、微生物检测模块微流控芯片组件以及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样品观测子系统随飞船升空,将为我国空间站问...
2023年4月25日下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阿尔法磁谱仪探测器升级和物理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及项目参研人员代表40余人,通过现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启动会。会议由项目专家组组长陈和生院士...
北京时间2023年4月16日9时36分,风云三号G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上海技物所研制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降水型)、高精度定标器、短波红外偏振多角度成像仪和红外地平仪(已在卫星入轨初期捕获地球)随星入轨,将按既定程序开展工作。
2023年4月4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举行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仪式。上海技物所研制的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HSI)经过在轨测试交付用户投入业务应用。
2023年4月2日16时48分,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成功将“爱太空科学号·香港知识星”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该卫星采用了我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张涛院士、王晓东研究员团队研发的绿色液体HAN推进技术。
2023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北京举行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主载荷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第12套微孔龙虾眼X射线聚焦镜交付仪式。
当一颗大质量恒星到达生命的尽头时,它可能会以一种被称为超新星的过程爆炸。这种比太阳质量大得多的大质量恒星在其核心耗尽了燃料,引力迫使核心自行坍塌,导致冲击波形成,并将恒星物质喷射到太空中,金属与碳等重元素一起被排入宇宙。然而,恒星爆炸99%的能量是以中微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中微子是不带电荷的粒子,几乎不与周围的物质相互作用。 当一些中微子到达地球时,它们在几十秒长的瞬间以电子、μ子和τ到达地球。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