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测绘科学技术 >>> 大地测量学 大地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地图制图技术 工程测量技术 海洋测绘 测绘仪器 测绘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测绘科学技术相关记录51条 . 查询时间(0.288 秒)
2023年7月26日,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发布《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估了全球和主要国别的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在证实了当前主流科学认知的同时,取得了系列新的发现,为应对气候谈判与碳盘点、服务碳中和评估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金双根带领的卫星导航与遥感研究团队,开展了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的空间大地测量研究,综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位移和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时变重力,提取了陆地水文和积雪等典型地表负荷信号,并探索了地球...
珠穆朗玛峰顶部积雪厚度直接影响它的“裸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珠峰顶部积雪厚度及其变化对探究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备受科学界与公众的关注。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利用雷达剖面测量方法,测得珠峰顶部积雪厚度为9.5±1.2 米。7月7日,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亮点文章,发表在《冰冻圈》(The Cryosphere)上,为探究极高海拔冰冻圈动态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数据。
应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和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邀请,加拿大萨斯卡通大学郭旭临教授、太原理工大学任鸿瑞教授、山西农业大学郭青霞教授、新疆工程学院方霞教授将于2023年6月26日访问兰州大学并做学术报告。欢迎全校师生积极参加!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倪文俭带领的森林遥感团队,在利用超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立体观测数据提取森林三维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现有研究认为,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数据在林区不具备穿透能力,故在缺乏林下地形数据时,无法独立进行森林垂直结构参数的直接测量,特别是在浓密山地林区。本研究发现:分辨率优于0.2 米的光学立体观测数据能够对单株树木的冠顶结构进行精细刻画;受树木...
作为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民用P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科学论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武汉大学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八一冰川地区组织实施冰川透视航空与地面联合科学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开展基于航空平台的P/L/VHF三波段(P波段、L波段、甚高频段)雷达联合冰川探测实验。
目前,把随钻声波测井从“声速测量”提升为“智能导钻”的最大瓶颈是井下数据的通讯速率太低,无法实现实时、有效的地层评价。用钻柱导波作为载体开展数据遥传是一项新颖的设想,具有部署成本低、信道容量大和场景适应性广等潜在优势,近年来受到国际石油工业界的关注。而实现该技术应用的关键是掌握周期结构导波在充液井孔中的传播特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碳化硅色心高压量子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王俊峰等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高压团队研究员刘晓迪等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碳化硅中硅空位色心的高压原位磁探测。该技术在高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具有重要意义。3月23日,相关研究成果以Magnetic detection under high pressures using des...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倪文俭带领森林遥感团队,在利用星载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点云进行森林三维结构立体观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工作利用国产遥感卫星获取的同一林区的多时相数据研究发现,遥感影像上可见光照背景的比例控制着立体观测点云的垂直分布,可见光照背景比例越高,对林下地形的探测能力越强,并证明选用适宜的时相组合,仅利用光学立体观测点云数据即可实现落叶林区森林...
2023年2月8日,中国测绘学会深空探测遥感测绘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测绘学会领导,工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代表,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30余人出席线下会议,工委会其他委员200余人通过线上方式参会。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双重压力下,湖泊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超过60%湖泊呈现富营养化状态,8.8%湖泊出现藻华。草、藻型不同稳态类型的演变和转化一直是湖泊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但由于缺乏长时序草藻数据支撑没有明显突破。
2023年1月14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检察公益诉讼在线辅助办案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近些年来,我国在对地观测卫星领域投入巨大,先后发展了包括风云、资源、环境、高分和碳卫星等系列国产卫星。然而,当前我国包括生态环境和农林业等一些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和气候变化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仍然存在对欧美卫星严重依赖的问题。国产卫星数据存在定标、定位精度不高、产品发展不完善、相关领域应用层次较低等紧迫问题。
2022年7月至11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作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项目(空基项目)牵头单位,在空基华中综合实验场-太湖平原实验基地,组织实施了“星-空-地”一体化长周期综合性实验。
政府间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指出气溶胶气候效应是气候变化评估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目前,主流的大气遥感卫星对气溶胶吸收特性的观测缺乏敏感性,而多角度偏振遥感(MAP)传感器具有表征详细气溶胶特效的巨大潜力,其中包括气溶胶吸收和粒子尺寸等,因此科学界希望通过MAP来解决这个问题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