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生物学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273 秒)
2023年海洋基因组学会议暨海洋生物资源学术会议(ICG-OCEAN 2023 & Academic Conference on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于2023年10月28日-29日在青岛华大如期举行。本届大会在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加速布局基因科技未来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议由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优秀博士毕业生陈晓获得2023年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的资助。陈晓于2012年至2017年在进化所原生动物学研究室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导师为高珊教授。在读期间,主要以嗜热四膜虫为模式生物,研究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陈清潮逐梦深蓝突击队”研究员谭烨辉团队归纳总结了珊瑚礁生态系统聚集吸收外部营养、保持并循环利用内部营养、高效输出有机碳的生态功能,提出了“珊瑚礁生态泵”(Coral reef ecological pump)概念。研究提出,如同水支持沙漠中的绿洲一样,贫瘠热带海洋中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多途径补给和高效循环营养物质的功能以及可观的有机质输入与输出。
2023年6月24日,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论证会在青岛举行。论证专家组由7位领域内知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担任组长。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茂椿,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微波出席会议。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林强研究员团队解析了叶海龙(leafy seadragon)拟态特征形成的进化和遗传学基础,基于基因编辑技术阐明了其复杂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下海龙科物种适宜栖息范围的演变趋势。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图1)上。课题组前期发表于...
科学技术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响应总书记、中国科协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关于加大科普活动力度的号召,进化所纤毛与器官发育团队于2023年5月11日举办了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23年“实验室开放日”山东站的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青岛市第二十六中学的师生约50人参加,纤毛与器官发育团队成员作为科普自愿者参与了本次活动。
2023年4月18日,中国海洋学会2023海洋学术(国际)双年会暨2021年海洋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在厦门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于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应邀出席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奖。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设计育种研究团队在重要经济海藻江蓠科物种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发现了一种具有特殊精子囊枝的江蓠科新物种,并命名为曾氏江蓠(Gracilaria tsengii Xu Lei Wang & Guang C. Wang sp. nov.)。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藻类学研究》(Algal Research)上。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十四五”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结果,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和海洋生命学院建设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成为学校第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近日,农业农村部颁发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证书,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牟海津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海洋生物工程技术在生物替抗产业中的应用”荣获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这是学校首次荣获该奖项。
近期,中科院海洋所张盾课题组在周期浸润环境下的微生物腐蚀机理研究中取得新的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Water Research》和《Corrosion Science》期刊上。
星罗棋布于南海的珊瑚礁是南海最重要且独特的地质体,在维护我国海洋领土完整、行使国家主权、资源供给及生态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珊瑚岛礁的发育演化和成因问题最早可追溯到1842年达尔文沉降理论,迄今科学家已提出多种模式和理论,但存在争议或难以解释的现象,如不同区域和类型岛礁的发育过程和模式、环礁形成的主控因素等。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在冷泉区柯氏潜铠虾Shinkaia crosnieri共生菌群落中发现了共生菌代谢通路的互补性,代谢产物渗漏到群落中促进了共生菌的合作,从而提高了群落整体的适应性,这对认识共生菌对化能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Systems上。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林强团队在海龙目鱼类资源与分类领域取得新进展,基于近岸海龙目鱼类资源调查和系统分类研究,在我国南海和东海近岸海域发现了2个海蛾鱼新种,分别命名为南海海蛾鱼(Spinipegasus nanhaiensis sp. nov.)和中华海蛾鱼(Pegasus sinensis sp. nov.)。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动物分类学》(Zootaxa)和《动物学研究》(Zoolo...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保忠研究团队在软体动物早期发育的细胞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以代表性腹足类软体动物笠贝为对象,系统揭示了原肠作用过程阶段中胚层不同细胞群体的发育模式。相关研究成果以Early mesodermal development in the patellogastropod Lottia goshimai为题,发表在Evolutionary Applications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