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语言相关记录3082条 . 查询时间(0.383 秒)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彝族人口有8714393主要分布在云南(5041210人)、四川(2643953人)、贵州(834461人)等3个省。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蒙古族人口有5981840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4226090人)、辽宁(657869人)新疆(156280人)、青海(99815人)、黑龙江(125483人)吉林(145039人)、甘肃(10935人)、河北(180849人)河南(63473人)等9个省/自治区。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朝鲜族人口有1830929人,主要分布在吉林(1040167人)、辽宁(239537人)、黑龙江(327806人)等3个省。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布依族人口有2870034人,主要分布在贵州(2510565人)、浙江(125838人)等2个省。约有180万(1982年)人使用布依语,约1万余人使用莫语,均分布在贵州,布依语主要有黔南土语、黔中土语、黔西土语等方言,莫语主要有莫方言、锦方言等方言,根据个案调查数据得知,在调研点使用本民族语的人数占布依族总人口平均比例是45.2%。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维吾尔族人口有10069346人,主要分布在新疆(10001302人)、湖南(6716人)、河南(3035人)、北京(6975人)、广东(6438人)、上海(5254人)等6个省/自治区/市。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壮族人口有16926381人,主要分布在广西(14448422人)、云南(1215260人)、广东(877509人)等3个省/自治区。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侗族人口有2879974人,主要分布在贵州(1431928人)、湖南(854960人)、广西(305565人)等3个省/自治区。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藏族人口有6282187人,主要分布在西藏(2716388人)、四川(1496524人)、青海(1375059人)、甘肃(488359人)、云南(142257人)等5个省/自治区。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辽宁(5336895人)、黑龙江(748020人)、吉林(866365人)、北京(336032人)、河北(2169311人)等5个省/市。约有500人(1982年)使用满语,18世纪末19世纪初满语逐渐消亡,现在满族通用汉语汉文。分布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苏等省/自治区,主要有北部方言、南部方言等方言,根据个案调查数据得知,在调研点使用本民族语的人数占满族总...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回民族人口有10586087人,主要分布在宁夏(2173860人)、甘肃(1258641人)、河南(957964人)、山西(59709人)、新疆(983015人)、青海(834298人)、云南(698265人)、河北(570170人)、山东(535679人)、安徽(328062人)、辽宁(245798人)、北京(249223人)、内蒙古(221483人)等13个省/自治...
自2015年被三峡大学批准成立以来,在学校科技处的指导和挂靠单位民族学院的领导下,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结合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着力以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为立足点,根据中心成员及每个科研人员的专业特长,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蒙语授课教学部是学院蒙古语公安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实施机构,下设公安业务、法律、政治理论、基础四个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21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兼职教师7人。
清末民初到二战结束期间,日本国内的一批学者也在语言文化上为日本侵略造势,鼓吹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宣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语言意识”,希望通过一系列手段从语言上、文化上对中国语乃至中国文化进行同化,达到其文化侵略的目的。其中,编写所谓“中国语”教科书、编撰发行“中国语”期刊,是这批日本学者宣扬其殖民语言意识,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而我们今天将以日本编“中国语”期刊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新兴中国语》(...
自1985年李荣先生在《官话方言的分区》(1)一文中将晋方言从官话中分立以来,晋方言语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着重论述晋方言语音研究对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贡献:一、晋方言的上古音遗存是北方方言少有的语音活化石;二、晋方言入声的消变为北方话入声的消失提供了“演变阶”;三、晋方言儿化韵的不同演变模式可以看作是汉语语音史上儿化韵演变的缩影。
“诸于绣镼”考     诸于  袿衣  绣镼  褴褛       < 2024/4/1
针对《后汉书》中反复出现的“诸于绣镼”两种服饰名物,注家有多种解释,《汉语大词典》对二者的词义界定也较为笼统含混,本文在分析训诂条例和梳理旧注材料的基础上认为,“诸于”,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传统深衣礼服“三翟”,主要特点是将缯帛“刻为圭形缀于衣”,“绣镼”是一种直领对襟的半臂,形制源于“褴褛”,通常在衣襟底边和袖口缝缀五色流苏作为装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