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搜索结果: 151-162 共查到人物 构造地质学相关记录162条 . 查询时间(1.806 秒)
朱森,构造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早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工作,对我国南方的晚古生代地层划分卓有建树;他与李毓尧、李捷合著的《宁镇山脉地质》一书为我国区域地质研究的经典著作。抗战开始,他毅然中止在国外的学习,回国从事地质教育工作,是我国近代构造地质学与小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先驱。他与吴景祯、叶连俊合著的《四川龙门山地质》堪称这方面的力作。他毕生艰苦奋斗,为地质事业殚精竭虑,不幸中年殂亡,实为我国地质事...
王金荣,男, 1958/02/05生,理学硕士,地质系主任,资源环境学院地质系地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甘肃省地震学会理事,甘肃地质学报编委。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横向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四十余篇,专著2部,科研报告4部。1994年获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主要从...
戴霜,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甘肃地质学会会员,曾任甘肃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12篇。
朱光,男,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1 断裂构造;2 构造热年代学;3 盆地动力学与油气。
吕建生,中心常务副主任,吉林大学教授。东北亚国际地学科研与教学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任长春科技大学地质系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动力地球学及成矿构造等教学与科研工作。
张梅生,吉林大学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古生物学、地层学与区域大地构造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获教育部高教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侯泉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构造地质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攻关项目专题1项;院创新重大项目课题和院创新重要方向项目课题各1项;院长基金项目和博士后基金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2部,科普著作1本,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的国际SCI论文2篇)。
史兰斌,出生于1945年12月。1970年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1979年至1982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并于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1993年被聘为副研究员,1999年被聘为研究员。从70年代初开始至今一直致力于岩石显微构造分析方法在地质学上的应用。
贾东:196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教研室主任。198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1999年任南京大学教授,2001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陆动力学、盆地构造、断层带中的流体运移。
李成,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9年获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以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岩石圈深部构造、热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过程。
王良书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79年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进修一年;1988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以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岩石圈(重点研究含油气盆地区)深部构造、热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过程。 近期主要课题有“中国叠合盆地深部热体制和热史反演”(973项目子课题),“天山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宽频地震台阵...
舒良树,男,1951年10月生于江西玉山县。1978年8月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78-1985年在江西地矿局区调大队工作,工程师,曾参获85年地矿部地勘成果三等奖。1991年7月起在南京大学任教至今。1992年底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初晋升为教授,11月升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初至今,任地球科学系副主任,主管研究生工作。研究方向:板块构造,大陆造山带,构造运动学,陆相盆地,显微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