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考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474条 . 查询时间(1.729 秒)
2021“瓷韵传承”北京潘家园瓷器专场拍卖会将于2021年4月25日下午由承乾拍卖在潘家园旧货市场现代收藏品大厅二层展厅举槌,从而正式拉开潘家园2021年度的场地大拍序幕。4月22日至4月24日三天为拍卖预展,共面向公众展出166件拍品,主要以明清瓷器为主,涵盖青花、粉彩等类型。
敦煌研究院2021年4月19日发布消息称,总投资5512万元(人民币,下同)的“莫高窟安防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已启动实施,其将推动该院安全管理机制整体升级,形成技术和管理上的双重提升,为文物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探索一条可行之路。“莫高窟安防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工期1年,是甘肃省和敦煌研究院共同打造的文物平安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为促进北京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北京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立法,要求保护区域内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采取不同形式向公众开放。2021年4月1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下称草案二审稿)进行二次审议。2020年12月24日,该条例草案进行过一审。
近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多位研究人员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员团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孙波研究员共同主导,联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了关于距今9500-1800年前的山东地区古代居民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相关研究论文以题为“Maternal genetic structure in ancient Shand...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山西省长城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长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山西实际制定,适用于山西省内长城的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等活动。《办法》自2021年4月1日起实施。《办法》强调,长城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原状保护、规范利用、属地管理的原则。长城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长城保护工作,应当...
201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发掘了位于西安雁塔区曲江万科的唐代墓葬。根据墓志,墓主为唐博陵郡夫人崔氏,系晚唐泾原、镇海节度使周宝之妻。她死于公元878年10月6日,享年59岁,葬于公元879年8月15日。该墓虽遭盗扰,但依然出土了大量遗物,包括铅马镫和大量散落在墓室的驴骨和牛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的研究团队对墓出土驴骨进行形态观察和测量、AMS-C14测年、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利...
2021年1月22日,布达拉宫管理处与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在拉萨签订《关于进一步提升布达拉宫保存文物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合作协议》。协议提出,双方合作将开展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古建筑群雷电监测和雷电灾害的调查、评估、预警、防护合作研究,以及雷电灾害防灾减灾探索性实践工作,还将开展布达拉宫古建筑群及布达拉宫保存文物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预警阈值、保存环境改善合作研究,以及布达拉宫保...
近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南非金山大学合作,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 morphometric studies of modern human occipital variation”(现代人枕骨的三维形态研究)的论文,揭示出枕骨三维形态在性别和人群间的变化趋势,为今后古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提...
2020年12月10日,由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指导,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陕西省教育厅和包括我校在内的五所牵头高校承办的2020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西安开幕。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
在历史学研究中传统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之间除了互补关系外,更重要的是一种解读模式与解读对象的关系,即文献记载提供了解读考古发现的时代、性质和历史意义的模式。从解读模式与解读对象的关系上讲,作为传统“证经补史”思维方式和近代实证主义史学观念产物的“二重证据法”和“三重证据法”等提法是值得推敲的,因为“二重证据法”“三重证据法”使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之间陷入循环论证之中。实际上,文献史料、人类学知识等都不...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刻在中国考古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大家纷纷认真学习,对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和气派展开积极而热烈的讨论。
近百年以来,在几代考古学家的艰苦努力下,中国考古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让我们逐渐看清了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多支一体有中心的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成为夏商周王国以至我们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从距今八千多年文化上早期中国的萌芽,距今六千年左右文化上早期中国的形成,到距今五千多年早期中国文明的形成,距今四千年以后早期中国文明走向成熟,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早期中国经历了跌宕起...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1日清晨,已经在太空飞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号)探测器,成功从目前距地球3.34亿公里的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尘埃和碎石。耗费7年时间,耗资约65亿元人民币,只为从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吗?当然!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看来,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太阳系考古”。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走向一个崭新的阶段。相关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各类专项研究也层出不穷。适时地从丰富的考古资料及研究成果出发,总结、概括、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以管窥中国古史发展与演进的基因,显得愈加必要。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三对特征”值得注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