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学其他学科 考古学相关记录67条 . 查询时间(0.188 秒)
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是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考古技术实验室。2006年,在学校的重点支持下,通过课程改革、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和重组,建成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获准成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底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检查验收,成为全国仅有的4个国家级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之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
动物考古是指根据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去探讨古代各个地区不同时间存在的动物种类,并根据动物生息特性对古代环境做出推测。西方动物考古研究大约始于19世纪前期的欧洲。
《陈介祺研究》新书出版座谈会近日在齐鲁书社举行。陈介祺七世嫡长孙、陈介祺研究专家陈进,山东出版集团总编辑迟云,金石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及齐鲁书社的领导、编辑等参加座谈会。齐鲁书社社长昝亮主持活动。新书出版座谈会向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先驱——陈介祺致敬,对缅怀陈介祺先生的学术成就,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山东地区金石学、考古学学术力量、推动山东地区考古学发展史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乡村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湖南省文科第四的高考成绩,报考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成为一个热门新闻。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任教的孙华教授看来,近些年随着我们国家文博事业的发展,考古的确不像以前那么冷门,甚至有越来越热的倾向,“以前考古很苦,设备差,条件也差,现在考古的条件已经大大改善。报考考古专业的学生增多,有一些高分段的、甚至省市状元都成了考古专业的学生,把考古作为第一选择。以前人们读大学、学知识主要...
2022年1月17日,全国文物局局长会议以电视电话会形式在京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2年国家文物局将与教育部联合启动“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会议总结了2021年文物工作,全面安排2022年重点任务,推进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文物工作强化“双轮驱动”,文物科技创新和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文物局商24个部门起草政策文件,完善创新布局、强化基...
研究报道:南海Ⅰ号的船体木材树种鉴定 周逸航;王恺;孙键;崔勇;胡东波;1-11+268-270;故宫养心殿后檐窗罩明瓦的分析研究 陈雪琦;张琼;狄雅静;王恺;12-29;周原遗址西周墓葬板灰的初步研究 周逸航;王恺;孙庆伟;胡东波;30-43+271-272;海昏侯墓车马坑鎏金青铜器腐蚀现象研究 蔡毓真;胡东波;44-58;鎏金工艺研究 蔡毓真;胡东波;59-75;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部分青铜器制...
研究报道:南海Ⅰ号的船体木材树种鉴定 周逸航;王恺;孙键;崔勇;胡东波;1-11+268-270;故宫养心殿后檐窗罩明瓦的分析研究 陈雪琦;张琼;狄雅静;王恺;12-29;周原遗址西周墓葬板灰的初步研究 周逸航;王恺;孙庆伟;胡东波;30-43+271-272;海昏侯墓车马坑鎏金青铜器腐蚀现象研究 蔡毓真;胡东波;44-58;鎏金工艺研究 蔡毓真;胡东波;59-75;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部分青铜器制...
2021年7月23至25日,第十一届全国动物考古学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召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孔令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军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文化基因,都是在几千年前已经出现并延续至今,中华五千年文明血脉的探索需要考古学积极介入和深入阐释。游牧聚落考古作为考古学科的新兴研究门类,运用有别于农耕文明研究范式的理论业态对游牧遗址进行深入解读,进而为考古调查发...
马衡(1881—1955),字叔平,号凡将斋主人,浙江鄞县人,著名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北京大学图书部主任、清华国学研究院特别讲师、西泠印社社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马衡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的治学一方面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训诂考据、实事求是的朴学传统,另一方面又吸收、采用了近代考古学等科学方法,以丰富和改造传统的金石之学。尤其是...
考古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向历史纵深的探索拓展。中国考古学以严谨科学的理论方法,扎实可靠的出土资料,不断将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有文字记载的中华信史的时间点向前推进,刷新人们对古代中国的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
2020年12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办的“文明起源研究相关问题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对话,促进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会议由历史学部主任王巍研究员主持,十余家科研单位和高校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一些重要都邑性遗址发掘的主持人汇报了凌家滩、良渚、石家河、陶寺、石峁、芦山峁等遗址的考古发现情况。...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刻在中国考古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大家纷纷认真学习,对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和气派展开积极而热烈的讨论。
中国考古学界普遍接受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这一经典论述。以国家作为文明形成的标志,也是国际学术界的通识。对于“国家”的考古学标准,维尔·戈登·柴尔德提出的城市、金属和文字“三要素”说影响深远。但是,中美地区诸文明没有金属,南美印加文明没有文字。这提示我们,各文明应有自己的形成标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