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化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化学相关记录199条 . 查询时间(1.574 秒)
在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线举行了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会议由联合体主办,联合体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是由两院院士、联合体成员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荐,由15位院士组成评委会评议投票产生的。今年是连续第三年开展。202...
从非洲撒哈拉沙漠延伸至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国南部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带是北半球主要的粉尘源区,对该区粉尘排放变化及其动力系统的充分认识与全面了解,不但可以增强我们对全球粉尘循环及其驱动因素的理解,而且为中亚干旱环境的形成演化提供知识支撑。中亚干旱区自里海绵延至东天山,位于北半球粉尘带的东段,该区由沙尘暴引发的粉尘排放占到了全球粉尘排放量的17-20%,对社会经济、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且深远的影响。...
PAN作为NOx和自由基的临时储存库,可以运输到偏远地区以重新分配NOx,并在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通过影响NOx和自由基分布以干预O3的生成机制。近地层O3浓度升高会增强大气氧化能力,并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在对流层中,PAN的含量远低于O3,但其生物毒性却比O3高一到两个数量级。为有效控制对流层光化学污染,探索光化学机理和污染形成的控制因素,以及判断PAN对O3的影响对科...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对我国典型城市重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贡献显著。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SOA的重要前体物之一。氢过氧化物作为VOCs大气光化学反应的重要中间体,其对SOA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究氢过氧化物在大气光化学反应中的转化机制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大气颗粒物中的咪唑类化合物是棕色碳的组成部分,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具有吸光性,影响大气辐射平衡,同时还可作为光敏剂诱发光敏反应,影响大气颗粒物的老化过程,而且部分物种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因此对于大气颗粒中咪唑类化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气候、环境与健康意义。然而,受限于研究手段的低时间分辨率,当前对于实际大气中咪唑类化合物快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认识尚浅,仅有少量研究分析了大气中咪唑类化合物的浓度变化,...
作为巨大的碳储库,海洋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大气二氧化碳(CO2)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极冰心记录了千-百年尺度大气CO2波动,但是这些波动具体是受哪些海洋过程调控呢?这一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为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大气CO2 变化,我们亟需深入理解全球碳和营养物质循环及其与温盐环流的耦合机制,这也是深入理解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机制的一个重要渠道。
臭氧是大气中重要的微量成分,虽然含量较低,但在近地面对流层大气化学中是光化学反应的主要参与者,是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和参与物。2022年3月4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环境光学中心张天舒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在校准实验中,基本上完成了溯源至臭氧标准量值的实验任务。
半/中度挥发性有机物(S/IVOC)定义为饱和蒸气压浓度C*小于~106 ug m-3并大于1 ug m-3的气态有机物。城市环境大气中S/IVOC广泛存在,主要由机动车、工业源、生物质燃烧和挥发性化学品等人为源一次排放,或通过挥发性有机物(VOC,C*>106 ug m-3)在大气中二次氧化生成。2007年《科学》刊文最早发现S/IVOC是城市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贡献前体物,但由于S/IVO...
大气HONO的光解是OH自由基重要来源,识别大气HONO来源对于理解大气化学过程以及模型准确模拟有重要意义。中科院城市环境所陈进生研究团队利用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秦敏团队研制的非相干宽带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IBBCEAS),结合城市环境所位于沿海城市厦门的大气环境观测超级站,同步开展大气环境的相关污染物与气象因子的实时在线观测,获得了包括HONO以及其他气态污染物、气溶胶化学组分、光解速率常数和气象参...
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笑非课题组同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Emmanuel Villermaux教授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上发表了题为“Submicron Drops from Flapping Bursting Bubbles” 的论文。文章提出,亚微米海盐气溶胶主要是由微米级气泡膜在破裂时发生抖动拍打而形成的。气泡破裂产生液滴是海盐气溶胶的主要产生方式,分析这种液滴产生机理对我们...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沈惠中课题组联合剑桥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团队在环境领域知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Novel Method for Ozone Isopleth Construction and Diagnosis for the Ozone Control Strategy of Chinese Citi...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吝涛研究团队基于2007-2020年共14年的气溶胶特性、气溶胶类型和垂直剖面遥感观测数据(MODIS和CALIOP),结合欧洲气象中心资料(ERA-Interim)和全球气象资料同化系统(GDAS)数据,对中国京津冀(BTH)、长三角(YRD)和珠三角(PRD)典型城市群的气溶胶特性和类型垂直剖面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气溶胶的气候和环境效应不仅与气溶胶质量浓度有关,还与其数浓度和混合状态密切相关,这些参量的确定需要对气溶胶微物理过程进行合理建模。除直接排放外,新粒子形成是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合理表征新粒子形成和气溶胶老化增长过程是给出气溶胶浓度与排放源的定量关系、精确量化气溶胶来源的必要前提。气溶胶粒径从几纳米到数微米,跨越多个量级,且具有复杂化学组分,模拟气溶胶微物理过程极具挑战性。当前,国际上公开的数值模式对...
有机气溶胶(OA)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与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密切相关。气溶胶质谱仪(AMS)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实时在线监测气溶胶各组分粒径分布的仪器。过去二十年中,有很多关于有机气溶胶粒径分布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以OA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其粒径分布,或者利用示踪碎片法对一次有机气溶胶(POA)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粒径分布进行讨论。多元线性回归...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倩告诉《中国科学报》,随着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恢复,今年的沙尘暴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点,大气远距离输送(如来自蒙古沙漠)可能在沙尘暴形成中贡献更大。值得关注的是,沙尘颗粒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可能结合了不同地区的人为排放物,导致其化学成分和毒性发生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更加复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