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史学理论相关记录794条 . 查询时间(0.396 秒)
陈俊达,1991年出生,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办公地点:东荣大厦A211。邮箱:cf816@vip.163.com。研究方向:东北亚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当前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必须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而不仅是对基本原理的推广或应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摆脱普世主义叙事的束缚,在细致缜密的实证研究和经验研究中发现并还原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必须从“苏式”教条的笼罩中真正解放出来,走自己的路,克服长期存在的惯性和惰性;必须以国际化为基础,保持最大的开放性、包容性;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离不开对传统史学的批判、改造和转化;回归学术化,...
从传统汉学向中国学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学术史过程,社会科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事中国研究的美国学者通过深入思考,进一步转向跨学科的地区研究。他们开始逐步挣脱“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摈弃“冷战”思维,真正走进中国,尝试将社会科学的研究取向与人文历史研究相结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实践。
二战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史学界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要分支的妇女史,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5年日本战败至20世纪60年代,是战后马克思主义妇女史的“首次开花期”。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妇女史范围逐渐扩大,同时多元发展。第三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呈现跨学科交流、引入和深化西方性别概念等特质。总体而言,战后日本妇女史的起步受到马克思主义...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是《(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重要阶段性成果,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中国是一个有着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家,并在社会形态演变的实证研究基础上,科学阐释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华文明特质。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原副所长、荣誉学部委员陈启能学术研究的论文集结。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面较广。对当代国内外史学的发展全面且有重点地进行了深入的评述和研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收录文章20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史学研究的理论发展和改革进行阐释;第二部分收录15篇,对莫尔、康帕内拉以及年鉴学派等西方知名历史学者和学派的思想进行透视,对第二次时间大战后西方...
学术社会史根源于中国文化精神和推进学术史研究的内在需要,旨在超越学科畛域,从社会史视角研究学术的衍生、传播和兴替。学术社会史采用实证方法,多维度地研究学术与社会之间的互缘、互动,重视学术史的民间脉络和变易性,将研究重心从学术的思想史、观念史转向社会史。研究学术衍生的家族环境,学者的交游、结社,尤其是学者的情感及心态史,仍然是学术社会史的重要实践路径。学术社会史显示了方法论自觉,裨益于拓展、深化学术...
近日,由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文物局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联合打造的“中轴线与中国式现代化”口述史访谈比赛落下帷幕。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葛晓文、晁迪、褚思琪、谭静蕾、陆玟霏五人团队的参赛作品《尽北晨暮:北京钟鼓楼的前世今生》获得比赛一等奖,指导教师蔡佳获“优秀指导教师”。
2023年12月5日上午,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主持全面工作)罗文东研究员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调研。罗文东书记首先为历史学院骨干党员讲了题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基础和理论逻辑》的专题党课,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本质属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三个方面,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
文明作为相对于蒙昧、野蛮的综合性范畴,表征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达到的进步状态,从古至今占据着历史和道义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新时代党领导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新文明理念,系统回答了担负新的文...
苏维埃政权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国内外风险挑战,在缺少前人经验的情况下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七十余年间,苏联取得过世所罕见的辉煌成就,也有过令人痛心的重大失误。苏联历史对一百多年来的全球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乃至人类文明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联历史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俄国面貌,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创造出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苏联为发展20世纪马克思主...
关于“大国”一词,我国多以major country指代中国的大国地位。这意味着中国有别于西方那样的大国。因为西方大国常以great power自称,该词最初指大航海时代以来兴起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早期殖民帝国,现在多用来指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主要作用并最具影响力的西方国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就被中国人称为“列强”。如今中国作为大国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大国。因此...
“汉化”和类似术语的基本意涵为具有特定方向性的涵化,同化只是其极端形态,而非唯一义项,二者完全可以通过修饰来加以区分。“汉化”困境并非源自这一概念本身不可克服的缺陷,而是源自“新清史”的所谓“范式革新”。以“汉化”及各种“化”的术语描述多民族互动的文化变迁过程直捷便利,故为学界长期袭用,如果术语存在误用,那么过往大量研究结论皆需重新审视。在对“汉化”概念质疑日趋尖锐的情况下,一些学者转而采用“华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感觉史研究日益成为国际史学界的一个热点。在大卫·豪斯和康斯坦丝·克拉森等学者的努力下,感觉史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根据他们提出的理论框架,感觉史即是对感觉的社会文化史研究。感觉史考察感觉模式和感觉秩序的变迁与多样性,注重多感觉性而非单个感觉的研究。具体到西欧中世纪史而言,宗教和文学中的五感主题是感觉史研究所集中的领域;但学界的关注点也正逐步从感觉理论转向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中的感...
“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萌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学界。20世纪20-50年代,它作为术语不断出现于史家著述中,并在60年代末获得学界普遍认可。其最初内涵是热衷与研究古典文化,后拓展为“基督教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美德和“完美之人”的塑造等。70年代,索森提出“经院哲学人文主义”概念,之后的研究大都是对索森的补充、更新和修正。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