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 >>>
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史学理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149 秒)
当前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必须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而不仅是对基本原理的推广或应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摆脱普世主义叙事的束缚,在细致缜密的实证研究和经验研究中发现并还原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必须从“苏式”教条的笼罩中真正解放出来,走自己的路,克服长期存在的惯性和惰性;必须以国际化为基础,保持最大的开放性、包容性;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离不开对传统史学的批判、改造和转化;回归学术化,...
2022年3月16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口述访谈录》课题工作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知幾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夏春涛研究员,所党委书记杨艳秋研究员,课题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研究员和课题组成员共10余人与会。课题首席专家左玉河研究员认真听取了...
进化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伴随着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马克思主义者在人类社会全史的认知上经历了从“社会进化史”到“社会发展史”的转型,社会史撰述树立了自然史和史前史的观念前提,而五种社会形态论的主导地位也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撰述模式在兴起过程中吸收了社会进化史的合理因素,同时也出现了史观认知上的一些差异,由此肇始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起点认知分化的根源。
实事求是与经世致用、求真与致用、科学性与现实性,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双重品格。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起之初,便具有突出的实用性,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经世致用属性。这种致用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为现实社会提供准确的历史知识;二是为现实社会提供深刻的历史智慧;三是以发现的历史规律引导现实社会前进方向,提供历史借鉴(经验教训)。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突出...
恩格斯在其经典名著《自然辩证法》中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翅膀,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内在品质。这里所说的理论思维,当然包括历史学的理论思维及其成果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既是历史学的学科理论,又是历史学的灵魂,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中具有领军性意义。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史学经历了一次革命性变革,其标志就是运...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确立了其主导地位,因为偏离这一根本指导和“百家争鸣”的方针而遭遇严重挫折。之后面对苏联解体、世界格局急剧变革的严峻挑战,又因坚持唯物史观的根本指导而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活力。此间成就和挫折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昭示了在新形势下振兴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道路,即坚定不移地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严格...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战略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对唯物史观所进行的理论反思。具体地说,是对那些在“文革”前曾经受到重视并引起热烈讨论的唯物史观历史理论问题的再认识。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人们对曾经被视为适用于各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说提出了质疑,认...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史学研究所,北京100875) 《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研究形成新气象,取得了重大成就,推进了理论认识和史学实践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下几个理论认识尤其具有全局性影响。 (一)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天才理论创造,为历史学走向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观察研究历史的最好尺度与...
中国具有悠久的史学传统。1840年鸦片战争后,古老而悠久的中国史学开始向近代形态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初期以龚自珍、魏源、徐继畲为代表,中期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为代表,最后于20世纪初年形成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所谓“新史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