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伦理学 >>> 中国伦理思想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伦理思想史相关记录334条 . 查询时间(0.63 秒)
近日,韩吉绍教授团队在“老子化胡说”起源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以“On the Origin of‘Laozi Converting the Barbarians’:A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alysis”(论“老子化胡说”的起源:基于历史背景的分析)为题,在国际著名期刊Religions第14卷第9期正式发表。学院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司家民为第一作者,韩吉绍教授为论...
魏万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清华大学史学博士,现任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西北师范大学心理传记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洛阳理工学院兼职教授,新疆教育工委特聘教授,《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编委会主任。曾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波兰格但斯克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出版有:《晚年梁启超与五四“文化保守派”》《20世纪30年代“再生派”学人的民族复兴话语》,《向老子学管理》(被译为日...
彭春凌,重庆人。201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2015年6月评聘为副研究员。曾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2014年8月-2015年7月);曾多次赴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进行访问研究(2009年10月-2010年9月,2017年2-3月,2019年4-6月);曾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
宋广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胡适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民国科学史研究。多年来在胡适研究方面着力颇多,出版有关胡适研究著作、主编胡适研究论文集、资料集多种,发表论文多篇。
邹小站,近代史系博士生导师。1967年10月生于湖南省邵阳县。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现为近代史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主要著作有:《章士钊社会政治思想研究(1903—1927年)》(2001年),《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合著,2003年),《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2008年)。主要论文有:《章士钊<甲寅>时期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评析》(2000年)、《民初宪...
王启发,男,1960年10月生,籍贯北京,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为考古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硕士学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从事中国思想史科研工作。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博士学位。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日本...
鲁芳,女,197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1995—1998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1—2004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伦理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于建东,男,河南新密人,哲学博士,副教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专业。
山西代县鹿蹄涧村杨氏宗族以杨家将为始祖,利用英雄祖先传说不断进行宗族的自身建构,其宗族叙事折射出国家观念和地方社会秩序。对杨氏宗族多层次叙事结构的整体性关照,不仅可以深化、拓展宗族建构的理论研究,还为推进当代社会伦理建设、再造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提供有益借鉴。
对于民国初年的读书人而言,如何建设新生的共和国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除了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外,共和国还呼吁道德重建。与效法欧美的思路不同,不少态度保守的读书人选择从传统中寻找思想资源,试图通过读经和孔教入宪的方式来保存伦理道德。无论借助的是阅读还是宪法,他们希望在一个急速变动的时代重新确认伦理的意义。虽然存伦常于共和时代的努力失败了,但是他们调适的取向却表达了文化民族主义的诉求,呈现出民国初年思想...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长期交往和不断融合形成的共同体,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深沉厚重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壮大,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儒家人学最为核心的要义是人性论、人格论、人生论和人伦论四大层面,它往往把人性与伦理、人性与善恶等问题纳入自己的思维框架以为所倡导的道德及其责任奠定形而上基础。人性善恶问题构成为儒家人性思想的核心和底色,以伦理之善恶来言说人性问题并致力于为各种思想奠基构成了儒家人性论的悠久传统,这不能不说同伦理是儒学的核心密切相关,也体现了儒家的泛伦理主义特质。
在中国语境中,公德概念是宏观国家之德和微观公民之德的有机统一,立足于实践以国家之德引渡公众之德是实现两者统一的逻辑路径。宏观公德体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微观公德体现出社会的文明程度,两者的关系经历了混沌一体分化发展有机统一三个发展阶段,公德的内容由强调齐一性向注重层次性转变。真正落实公德两层面内容的有机统一是未来中国语境中公德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中国公德建设方案形成的关键之笔。
近日,由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大家”、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安乐哲,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李文娟编著的《文明互鉴境域中的夏威夷儒学——安乐哲教授访谈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12日在西安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省内外多家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据了解,张载,字子厚,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宗师,宋明理学奠基人之一,著有《正蒙》《西铭》《横渠易说》等。由于张载的学说起源于关中,所以被称为“关学”,是宋朝理学的四大学派之一。其中“尊礼贵德”的伦理思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