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考古学相关记录4203条 . 查询时间(0.549 秒)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1972年发现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同年由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组发掘。该墓封门墙后的甬道内残留两道木门槽,据东晋南朝陵墓制度,该墓属帝陵。
2023年5月7日至5月10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甘肃省文物局和中共临夏州委、临夏州人民政府在临夏市成功举办了“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全书由此次论坛成果总结、主旨发言、论文集三部分组成,共计收录与会专家、领导讲话及致辞和专家学者学术论文等45篇39万余字,收录论坛与会人员合影、会议现场照片、论文插图等420余张,涉及临夏地质遗迹的考...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关心推动考古事业向前发...
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委派,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义马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上石河墓地进行了首次较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春秋时期墓葬107座、马坑9座,出土各类文物达3549件(颗)。
本文集为“历史时期考古青年论坛(第四届)”文集。该论坛由王煜、陈晓露、赵俊杰三位青年学者发起,旨在举办国内历史时期考古领域青年学者研讨的高端平台。论坛为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三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好评。第四届由北京大学主办,遴选了全国高校中各考古学重镇的多位优秀青年学者作为报告人,并邀请考古学顶尖学者五人作为评议人。论文集共收录论文二十余篇,时代从战国直至清代,包含整个历史时期考古的研究范畴...
沙埠窑于1956年被发现,1963年被公布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深入挖掘沙埠窑的文化内涵,并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学术支撑,自2018年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对沙埠窑址群进行了考古调查,并对窑址群中的竹家岭窑址、凤凰山窑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初步构建起沙埠窑备料、成型、烧成、废弃的窑业生产操作链。北宋...
蔚县,古称蔚州,位于燕山、太行山、恒山交汇处,因位置险要、地势雄奇,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节点,依托长城形成了融古堡、古寨、寺庙、民居等多位一体的古代聚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堡寨文化,蔚县也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本书对蔚县区域内的堡寨、寺庙(戏楼)、民居建筑进行了系统调查,以考古学、历史学、古建筑学、社会史学科等多学科的手段开展研究,试图构建起以村落为单位的蔚县明清文化史。
金中都是北京建都之始。本书是2019-2020年对金中都外城西、南城墙遗址考古工作成果的呈现,对首次正式揭露的城墙、马面、护城河、城内街道路等外城城墙体系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和研究,初步探讨了金中都外城的营建方式、建造工艺、防御工事和形制格局等特征,论及唐幽州、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等都城变迁的历程。通过科技考古分析以及与北宋东京城、辽上京、金上京、元大都等城址的比较研究,总结了金中...
《华夏考古》2023年第6期要览。
本书为苇沟-北寿城遗址2011~2014年考古工作报告,包括2011年老君沟墓地发掘、2012~2013年苇沟墓地发掘,以及2013~2014年苇沟-北寿城遗址区域性系统调查、勘探与试掘的全部资料。本书在全面公布材料的基础上,对墓葬及其他遗迹的年代与分期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研究晋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构成与演进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报告主要介绍庙背后和木屑溪两处遗址的发掘情况,铺子河遗址(庙背后遗址V区东区)虽然早在2001年经过发掘,相关发掘资料也已经公布,但本次发掘实际上是针对炼锌遗存进行补充发掘,仍有不少重要发现,本报告也按既定体例进行报道。丰都庙背后、木屑溪等炼锌遗址的发掘,从考古实物上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下火上凝法”的炼锌工艺,填补了中国古代冶金史中的有关空白。庙背后遗址和木屑溪遗址除了...
《拓跋鲜卑—北魏先民生计方式的稳定同位素考古研究》一书结合考古出土动物、植物和其他相关遗存,运用骨骼碳、氮、硫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拓跋鲜卑—北魏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生计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生计方式的变迁轨迹及其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商周与秦汉属于不同的大的历史阶段,这两大阶段既有重大差别,又有承继与演变关系。本书收录论文25篇,聚焦于西周、春秋、战国、秦、汉1200年的历史,通过“陵墓制度”“都城建制”“农业手工业”“艺术及其他”多个维度,充分利用考古发现的地下墓葬、地上都城资料,对从商周到秦汉的历史性变革、承继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展现出周秦汉时代独具魅力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1956年4月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国二文习字第6号),强调指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对历史和革命文物遗迹进行普遍调查工作,在已知不可移动文物和普查新发现文物基础上,由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核定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并择其重要者报请国务院批准,置于国家保护之列,自此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一普”)的序幕。本文拟在现有资料基础上,围绕起止时间、成果统计、经验...
宋辽金元考古,简称宋元考古,属于历史考古中的晚段考古,时间大致从公元916-1368年。学习宋元考古,要从微观材料入手,抓住特征;也要有宏观视野,了解历史发展的大背景。《宋辽金元考古》一书以冯恩学教授的宋元考古讲义为基础扩充而成,阐述了宋元时期考古基本知识和考古资料呈现的宋元社会文化特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