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飞行器制造技术 >>> 航空器制造工艺 航天器制造工艺 飞行器制造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飞行器制造技术相关记录60条 . 查询时间(1.093 秒)
近日,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气球飞行器研究中心自主研制完成的150m3小型移动式系留气球系统在北京郊区成功升空。150m3小型移动式系留气球升空高度可达1000m,收放速度可达50m/s,并携带球载摄像机,可对地面进行实时监控,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和市场前景。经过反复升空、降落、系留和锚泊试验,系统工作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据最新一期《上海国资》杂志报道,2008年3月31日,备受瞩目的大飞机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190亿元,其全称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公司最大股东国务院国资委,出资60亿元,持股33%左右;上海市政府投资成立的国盛集团出资50亿元,占股26%;其余股东为中国一航、中国二航及宝钢、中铝、中化等大型国企。 该公司管理层亦于近日悉数亮相,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出任...
2005-01-26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推进,交会对接工作已列出时间表,交会对接任务相关的单元试验系统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近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承担的某相关地面试验系统研究工作取得成功。该试验系统是一系列试验系统中的关键部分,总装有关部门对该项研制任务非常重视,部门领导先后多次到沈阳自动化所和试验现场检查指导工作。经过二年的努力...
光明日报2007年5月13日讯 日前,“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这是中国民航大学系统引进法国“工程师学院”教育模式,由中国民航大学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在中国共同创办的首家航空类“工程师学院”。该学院主要培养航空器深层次维修和航空安全运行管理方面的国际化人才,其设立是中法高层次国际水准“航空工程师”本土化培养的一次有益尝试。
2007年1月21日,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068基地召开了无人飞艇项目临时“两总”系统及顾问专家组成立暨动员大会。该项目总设计师由周致汇担任,总指挥由伍青担任,侯秀峰、段东北任副总指挥。项目顾问专家组组长由陈定昌担任,副组长由花禄森担任,黄培康、蒋酂平和陶巍任顾问。
中国航天新闻网2007年1月19日讯:近日,海鹰集团与航天科工生态仿真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签订无人机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科技创新项目合同。该合同签订后,海鹰集团研发中心将与生态仿真公司密切合作,研究无人机遥感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开发实现具有相机标定、图像预处理、图像自动配准和拼接等功能的无人机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
东北网2006年12月19日电: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着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多项关健技术研究,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展开。
2006年8月25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成立的涡喷发动机工程中心,在7304厂举办了第一次“小涡喷发动机论坛”。7304厂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分别作了题为《小型涡喷发动机的发展与关键技术》和《喷气发动机结构完整性》的学术报告,受到参会科技人员的好评。
英国《防务新闻》2006年8月23日报道:ATK公司已收到美国空军实验室220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开发复合材料自动化技术以提高重型复合材料运载火箭的性能,降低制造成本。位于犹他州Clearfield以及密西西比州Iuka的ATK公司将负责实施这项一次性运载火箭的自动化生产合同(LAPELS)。LAPELS计划内含有17项特殊倡议,包括低成本模具、纤维缠绕技术、综合化健康监控、热防护系统以及铺带等。
中新网2006年8月9日电:据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网站消息,近日,中国新支线飞机ARJ21的研制生产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前机身的组装。ARJ21飞机是中国民用飞机研制史上首架从概念设计开始就严格按照适航标准CCAR—25部研发的运输类飞机。该机由中国一航研制,是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支线飞机。预计第一架ARJ21飞机将在2008年正式投入运营。目前,一飞院的设计人员正与一航西飞的工人...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简短报道,中国新一代大运载火箭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2006年7月3日首次600秒试车成功。报道介绍,这种发动机是中国未来运载火箭的重要动力装置,推力比现有火箭提高60%以上。将用于中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空间试验室和大容量卫星等空间飞行器的发射。
中新网2006年6月20日电:中国海军第一套超音速飞行器半实物仿真系统2006年6月20日前在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研制成功,并通过了海军专家组鉴定。报道介绍,由该院吴进华、顾文锦两位教授担任总师研制的该系统,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控制与仿真软硬件设计环境和自适应技术,简化了数字仿真到半实物仿真的开发过程,为海军教学提供了新型实验平台。
2006年5月17日,在北京社科、自然科学界专家“创新北京”高峰论坛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表示,今后中国航天运输技术的发展将分三步走。一是改进现有一次性运载火箭,满足国内外卫星等有效载荷的发射需求;二是加快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完成一次性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三是自主研发新型航天运输系统,满足中国航天发展战略的需要,增强中国航天的综合实力。
2005年6月23日经济日报报道:近日,中国国家遥感中心有关负责人宣布,中国参与的欧洲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目前进展顺利,2005年年底第一颗测试卫星将发射。
中新社上海2005年5月16日电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王建宇研究员十六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该所科研人员经过近两年的科研攻关,目前已完成“嫦娥一号”卫星激光高度计的初样研制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