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化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土壤化学相关记录1171条 . 查询时间(0.42 秒)
化学氧化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有效手段。高铁酸盐是一种多功能氧化剂,在氧化、吸附、沉淀、混凝、消毒杀菌等过程中具有十分高效的作用,且其本身还原产物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高铁酸盐作为绿色高效的化学氧化剂在水处理中备受关注。然而,在土壤及底泥等环境,高铁酸盐对有机污染物是否具有高效氧化降解能力还不清楚。矿物是土壤和底泥等的主要成分,影响土壤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是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界面。了解矿物界面高铁...
水稻是全球约一半人的主食,也是全球种植最广泛的作物之一。稻田上覆水在自然光照下可能产生一系列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污染物的转化,然而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
水稻是全球约一半人的主食,也是全球种植最广泛的作物之一。稻田上覆水在自然光照下可能产生一系列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污染物的转化,然而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军团队研究了水稻不同生长期稻田上覆水的光化学过程,发现三重激发态溶解性有机物(3DOM*)、单线态氧(1O2)和羟基自由基(.OH)是主要的活性物质(RIs),且1O2的表观光量子产率远高于一般地表水的值。深入研...
2022年2月10日,2021年度“全球变化未来学者奖学金”颁奖典礼在线举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级博士研究生秦书琪获得首届“全球变化未来学者奖学金”。秦书琪师从杨元合研究员开展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土壤碳循环研究,基于长期培养、控制实验以及碳分解模型等方法较为系统地揭示了高寒草地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生物与非生物调控机制。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A...
白玲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环境污染与修复,主要从事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及修复技术研究,重点关注农田中重金属的环境化学行为、农田重金属累积溯源及重金属超标农田安全利用。
王宁,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田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的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农田土壤碳氮转化及其微生物驱动机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徐烨红,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设施土壤改良与调控创新团队助理。2011年6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士学位;201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土壤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进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工作。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Global Change Biolog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Geoderma、Bio...
微/纳塑料污染具有潜在生态和人体健康风险,是目前高度关注的全球环境科学热点前沿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团队前期研究已证实亚微米甚至微米级塑料颗粒均可在农作物、蔬菜中吸收、积累和转运,并发现了植物吸收微/纳塑料颗粒的通道和机制(Nature Sustainability, 2020, 3: 929-937)。相关成果入选“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小粒径微/纳塑料和碳...
刘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现为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土壤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创新团队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The Botanical Re...
蔡延江,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于河北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工作多年,2014-2015年获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出资邀请并担任Visiting Professor、2015-2017年获JSPS基金资助并任日本NARO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17年获北美华人土壤及植物学者协会(ACSPSNA)杰出青年...
李永夫,男,1980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浙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士学位,2006年获浙江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任教师。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高层次拔尖人才、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农林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和“杰出青年英才”。担任SCI期刊《J...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莫江明研究团队以2010年在广东省鹤山站建立的人工林(桉树林(EU)和相思林(AA))氮沉降样地为试验平台研究表明长期氮添加并不一定会加剧热带森林土壤酸化。
丁 洪,1965年出生,江西安福人。现任福建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江西省吉安农校农学专业,1992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农林大学。2001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期碳氮循环、植物营养遗传、肥料、面源污染等研究。30多年来,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重大项目和省重点...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海伦站”)研究人员以海伦站长期监测样地为研究平台,通过长期连续监测,揭示了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长期秸秆还田(15年)期间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13C同位素自然丰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的动态变化规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培肥与改良团队基于典型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揭示了长期外源磷添加通过铁铝氧化物调控有机碳分布及团聚体稳定的差异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与耕作研究(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