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化学 >>>
搜索结果: 241-255 共查到大气化学相关记录1885条 . 查询时间(5.438 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大气化学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大气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15th CAS-TWAS-WMO Forum     Aerosol  atmospheric chemistry       < 2016/7/27
With the rapid pac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com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tmospheric aerosol concentrations. Atmospheric aerosols produced by human activites and from natural processe...
氨气是大气中唯一的高浓度碱性气体,可与硝酸或硫酸等酸性气体发生均相中和反应生成无机盐纳米级颗粒或更小的分子束,在气溶胶初始核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大气重霾污染过程二次颗粒物形成或增长过程中非均相化学反应的限制性气态前体物。由于氨来源复杂多变,我国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尚未对氨气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效减排措施;而科学界对城市大气环境中的氨气来自于农牧业还是工业及机动车排放一直存在争议。
脂类化合物(正构烷烃、脂肪酸和脂肪醇)是大气有机气溶胶的重要组分。其分布广泛,来源复杂,稳定性较高,对城市有机气溶胶的贡献较大。故研究气溶胶中脂类化合物的分子特征和稳定单体碳同位素(δ13C)组成将对深层次认知气溶胶的来源提供新的视角。
是太阳超级耀斑触发了最初的地球大气化学变化吗?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2016年5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则研究,太阳年轻时的活跃可能有助于给早期地球生命提供所需成分和气候。氮是地球生命必需的基本组成,但在地球早期,氮可能只是以氮气形式存在于地球大气中,而且是一种很少参加化学反应的惰性物质。分解大气中的氮分子是一个高耗能过程,但只有这样才能让生物可以更好地利用重组...
两项独立研究发现,即便在没有硫酸污染的洁净大气中也能形成气溶胶。该发现提出了一种气溶胶形成新机制,打破了“化石燃料排放是形成大气气溶胶必要条件”这一传统理论,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或将因此面临重估。大气气溶胶是大气中固态和液态悬浮颗粒物的总称,根据构成可分为沙尘气溶胶、碳气溶胶、硫酸盐气溶胶等。在大气科学研究中,常用气溶胶代指大气颗粒物。气溶胶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与大气能见度、降水、辐射以及云、...
Chemical weathering can control how susceptible bedrock in river beds is to erosion,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explaining how climate can influence landscape erosion rates, the r...
For the first time scientists have looked at the net balance of the three major greenhouse gases—carbon dioxide,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for every region of Earth’s landmasses. They found surprisin...
Something very similar is happening in the atmosphere. Acidic sulfur emissions from power plants have been rapidly declining 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the neutralizing base – ammonia – is emitted from...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及能源材料协同中心曾晓成教授(千人计划B获得者,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Ameritas大学讲座教授)和美国化学学会前主席Joseph Francisco院士研究组(组员包括李磊,科大0514校友;朱重钦 博士,科大0614校友),通过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发现了硫酸氢铵在大气中一种全新的形成机制。成果作为通讯文章发表在《美国化学...
While efforts to limit ozone precursor emissions tend to focus on industrial activities and fossil fuel combus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 new University of Maryland-led study suggests that ...
在无生命迹象的地球早期,存在少量氧气,即稳定的基态氧分子。显然这些氧气不可能是通过现在所熟知的光合作用而来,那么它来自何方?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善喜教授研究组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早期地球上氧气产生的新机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化学》2016年1月4日发表了该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田善喜研究组研究揭示了早期地球上氧气产生的新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2016年1月4日出版的Nature Chemistry 上,论文第一作者为课题组的博士生王旭东。在早期大气环境中存在较多的二氧化碳和低能量电子,田善喜研究组提出这些二氧化碳分子可以捕获低能电子,而后可能发生两种解离反应,即产生碳原子负离子和自由氧原子或者氧分子。他们利用自主研制的负离子速度时间切片成像谱仪,...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