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金石学 铭刻学 甲古学 古钱学 美术考古 宗教考古 水下考古 专门考古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专门考古相关记录838条 . 查询时间(0.429 秒)
本书从环境考古的角度,对中国沙漠带的人类活动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辨识,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变迁等内容也进行了讨论。
为了加强考古学与相关学科的交流,推进我国古代铸钱手工业遗存的考古发掘和研究,2023年5月29~30日,由中国钱币学会和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技术成就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淄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文博考古机构、高等院校的代表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书所采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纺织品大部分是都兰热水大墓及其周围陪葬墓1982~1985年考古挖掘和采集品。图书中采用的其他纺织品还包括了20世纪90年代夏日哈墓葬、夏日哈大什角墓葬、露斯沟墓葬,以及都兰热水南察汗乌苏河附近墓葬出土品。
随着汉代纪年铭漆器出土数量的不断增加,铭文也相应地增加了。但是,由于发现汉代纪年铭漆器的地点和整理铭文的研究者是分散的,特别是发表者以及发表的时间、文献、语种不尽相同,仅常用的语种就涉及中文、日文、英文、德文、俄文、蒙古文等,因此也客观上增加了人们在这方面进行交流的难度。
2023年5月20日,国家文物局主要负责同志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参加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第一次考古调查,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了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正式启动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开启了我国深海考古的新篇章。海南省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参加本次调查工作。
陈殿,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青花教师子弟,幼承家学,研习古代陶瓷生产与制作工艺多年,后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习陶瓷考古,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拥有机械设计本科,工商管理硕士,中国史博士后、家传青花技艺等复合专业背景。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教研室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社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为历史时期考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受聘北京大学考古...
2023年5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环境考古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吕厚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小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心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毛礼米研究员,以及北京大学莫多闻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杨益民教授,复旦大学...
宗教美术考古在世界学术界是显学,这个领域产生了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和名家。中国有数千个宗教美术遗存,叙事生动,造型丰富,并且文脉沿革的连贯性极强。可以说,从完整性层面上认识这个大样本应当是中国宗教美术考古在体系建构上的一个逻辑起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选择儒、释、道三种主要美术类型,力求完整收集新中国成立以来70余年间的所有宗教美术考古报告,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2018年,三门峡考古工作者在三门峡陕州区丰阳村发现一批春秋时时空首布币,计500余枚。本书就是对这批空首布币的发现情况、整理情况、研究情况以及具体解读。
《美术、神话与祭祀》(图)     美术  神话  祭祀       < 2023/5/17
本书是张先生三十年学术生涯集大成之作,在本书中,张先生利用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神话学的各种材料,对中国文明起源和它早期的特征做了推测(夏商周时期),即中国文明的起源关键在于政治权威的兴起与发展,而不是技术突破。政治权力的取得,则主要依靠道德权威、知识及其他稀有资源的垄断、对跟人神沟通手段对垄断得以实现。
2023年4月27日,受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邀请,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蔡大伟教授在亚洲青年交流中心作了题为《古DNA视角下家养动物起源与扩散研究》的讲座。此次讲座属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动物考古学荣誉课程”系列讲座之一,由青年副研究员董宁宁老师主持。
《文物2023年第4期》(图)     《文物》  2023年  第4期       < 2023/6/5
《文物2023年第4期》。
近日,备受关注的漳州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工作再次启动,国家考古队将在古雷开发区原杏仔村东南段圣杯屿海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计划完成船载所有文物的提取和现场保护,彻底解除盗捞隐患,并进一步了解船体结构和埋藏状况,为下阶段船体保护提供科学建议。据悉,此次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将持续至2023年10月30日,其间严禁渔船和人员进入该区域。
本书通过淮海地区4省15家博物馆的80件套青铜器(其中55件为珍贵文物,29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阐释解读了商、西周、春秋、战国四个历史时期淮海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和历史变迁,揭示青铜时代中国东部的淮海地区由夷到夏的融合过程。本书是一次聚焦淮海地区的青铜器学术领域的探讨和摸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2023年3月28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殷商甲骨刻辞事类排谱、整理与研究”(22JZD036)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