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 蒙古族文学 藏族文学 维吾尔族文学 哈萨克族文学 朝鲜族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41-255 共查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相关记录1708条 . 查询时间(4.764 秒)
“十七年”时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坚持政治性和民族性的出版标准,通过“丛书”策略和“出版说明”“序言”“评论”等形式,出版并推介了大量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促进了少数民族作家成长,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学进入主流话语空间和经典化建构。
《东蒙民歌选》是20世纪50年代蒙古族民歌搜集整理活动中形成的较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对蒙古民歌搜集整理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文章对蒙古民歌的搜集整理进行学术史考察,阐述了《东蒙民歌选》整理过程中所体现的多民族国家话语建构以及学术思想与观念,检讨了《东蒙民歌选》翻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当下蒙古族民歌的翻译整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和借鉴。
“重返草原”是蒙古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在其动物文学作品中着力表现的一个主题。他借助“草原—城市—草原”的地理空间转换,在重返草原的呼吁和期盼中传达勇敢、平等、自由的生命观,追寻信任、爱、忠诚等美好人性,缅怀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更是借重返草原的隐喻和精神家园的建构、人类生存的哲思,从多方面拓展了文学审美的视域,表现出独特的叙事价值。
文章对云南傣族作家母语创作的文体实践的演进发展、表现特征和相关内容进行了整体性、综论式考察与研究,重点探讨傣文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在本民族口头传统形式与现代文体观念转型实践影响下的独特发展轨迹,尝试建立傣族母语文学创作独有文体现象研究的有关范畴。
2022年3月17日,白庚胜同志著作《白庚胜文集》捐赠仪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文所)会议室举行。仪式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分别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民文所捐赠了《白庚胜文集》第一批出版成果《东巴神话研究》《纳西学论集》《民间文化保护前沿话语》等18卷。民文所党委书记丁国旗、所长朝戈金、副所长斯钦巴图、副所长王瑾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常务副馆长何涛以...
2022年3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举行了西藏大学校长金永兵教授来所交流座谈会,民族文学研究所领导班子、各研究室主任与藏族学者代表等20余人参会。民族文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斯钦巴图研究员主持会议并向金永兵校长介绍了民文所的发展历程、人员结构、国内外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情况,分享了“十四五”期间民文所重点研究领域,其中包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大史诗和少数民族文学传统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中国...
本书包括草地童谣、河套童谣、校园童谣、生活童谣等四个部分,总计101首,反映了少数民族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游戏、生活、习惯、交朋友、学习等多方面内容,充满了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童谣集展现出新世纪以来民族地区现代文明建设的新进展,表现了南北方不同民族少年儿童精神状态和品性气质的提炼与提升。
彝学研究方兴未艾,国外彝学研究历来深受有关学者的充分关注。海外彝学的学术研究可以通过海外学者彝学研究成果来考察。纵观国际彝学研究历程,新世纪以来的海外彝学研究出现了许多质量较高的学术成果,但目前学界很少关注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海外彝学学术史。显然,对21世纪以来有关海外彝学研究的成果特别是有关彝学研究的外文文献进行梳理和阐述已显得非常必要。
“80后”少数民族作家的乡土书写由于立足于边地语境之中,每一位作家的呈现都有着以各自乡土作为一个独特空间(不论是地理意义还是文化意义)所拥有的个性,这一书写营构出的是属于作家自己的文学地理空间,也就是一个“小乡土”的塑形。这样的“小乡土”不仅是作家对故土的执念,也是文学个性和可能性的源头。
老舍民族观探赜     老舍  民族观  民族关系  民族宗教  多元       < 2023/3/17
老舍民族观的发轫与形成,跟满洲民族的历史及他本人的经历关系很大。他反对国际国内一切的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把民族关系的恶化看得相当严重。他认为,通向民族平等友爱的必经之路,是各个民族都去争取情感的共鸣与文化的互敬。他肯定不同民族宗教养成的积极价值,劝导不同宗教立场的持有者共享各种生存理念体现的人类良善睿智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与国家至上理念也是老舍民族观的重要层面。
2022年1月9日,2021年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七个一”作品创作征集评选活动在海口举行颁奖礼,全国少儿科幻联盟作家柯渔(本名方世飞)的海南黎族传统文化题材剧本《黎乡箫乐》荣获剧本优秀奖。
2021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21年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师范大学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此次会议以腾讯会议参会和云南师范大学线下主持相结合,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近300人线上线下齐聚一堂...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有50年的发展历史,现有“民族学”一级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2个本科专业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少数民族史”、“民族学”、“学科教育”等6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21年开始招预科教育学生。
吴德铭的《香格里拉之恋》曾在小说选刊杂志社主办的全国小说笔会征稿和评选中,作为长篇小说获得一等奖。但我觉得,把它视为一部兼具长篇小说与电视剧剧本特点的作品,或许更切合文本实际。体裁是中性的,一部文学作品的高下,与它属于何种体裁并无关系,重要的是,它的思想质地与美学含量是否能够感动和征服读者。
满族作家叶广芩以一系列描写旗人上层生活的“家族小说”享誉文坛。她的很多作品,不刻意渲染大喜大悲,只道是繁华尽、风云歇,往事都已升华散尽,扑朔迷离、五彩纷呈变得纯净而平淡,幻化作了绵远悠长的滋味。叶广芩将“文学性的历史”缓缓道出,不是为了标榜立意,只是为了记录曾经显赫一时的满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变异和更新。很多人谈到,叶广芩身上凝聚了一种情与理的斗争:一方面她眷恋于贵族文化中那种优雅闲适的生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