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考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23条 . 查询时间(3.098 秒)
【摘要】考古研究人员常常集中注意力于栽培稻是何时何地从多年生野生稻驯化而来,包括籼和粳在内。对于一年生野生稻通常不在视野之内。事实上,除大量考古出土的炭化稻谷(米)外,在华东和华南的新石器遗址中还出土有少量小而轻的炭化稻谷(米),时间约距今4000至6000年前。这些小粒种稻谷(米)在古籍尤其是地方志里,都有不断的记载,其中很少一部分至今还有种植。本文列举理由,以证明这些特别细小的出土稻米可...
——福柯《知识考古学》的后现代历史观【原文出处】《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原刊期号】200102【原刊页号】111~118【分 类 号】B6【分 类 名】外国哲学【复印期号】200107【 标 题】【英文标题】Traditonal Historical Discourse Subverted:An Analysis of Fo-ucault's Postmodern Historical View...
多少年来,有关中国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过,最近,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启动,这一问题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其中文化交汇在中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将中国考古学文化划分为三 大区:既以彩陶、尖底瓶为主要考古文化特征、以粟作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中原文化区;以鼎为主要考古文化特征、以稻作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东南沿海及南方文化...
另一类考古学     考古学       < 2007/12/17
中国考古学在战前奠定了根基,最近半个世纪来,有长足的发展。现在,中国考古学家努力的成绩,已在世界学术界取得一定的地位。任何发展都有其过程,中国考古学已走过高原期,正在准备下一个阶级的进展。过去几十年的成就中,辨认个别文化特质、文化分层及分期都是工作的重点,它们也为中国地区的人类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讯。这些成就,基本上都是由遗址的发掘工作而获得。这些工作累积了丰厚的资料,也发展了细致的方法学。后者一一...
对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的考古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世界意义。历经3年探测,已获重大成果(见人民日报2004年1月30日有关报道)。它不仅确证了5000年中华文明及其生生不息的延续性,而且为我们托出了一个清晰可鉴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广泛认识价值的尧及尧的时代,并以其自身长久积淀的文明印痕遂使4700年前的人文社会景观突现眼前,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引发出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古代文...
兴隆沟遗址发掘回顾与思考          < 2007/12/13
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部,地处大凌河支流忙牛河上游左岸,东南距兴隆洼遗址约13公里。2001年7月初至10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对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进行了试掘,《中国文物报》2001年11月16日1版和《文物天地》2002年第1期对遗址的发掘收获分别做了介绍。本文想重点谈一下兴隆沟遗址发掘的学术目标、所采用的发掘方法以及今后发掘和整理工作的设想,以利于该项工作进一...
北京转年遗址的农业考古意义     遗址  农业考古  意义       < 2007/12/7
北京转年遗址位于北京北部怀柔县宝山寺乡转年村,是一处新石器早期遗址。转年村位于怀柔县北部山区,白河从西向东蜿蜒而过,在转年村折向东北。该遗址就位于转年村西、白河北岸的二级阶地上。1992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联合考古队发现了这处遗址。迄今为止,北京地区能够确认的新石器早期遗址只有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胡林村遗址一处,且伴随墓葬的能够说明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的出土物极少...
博物馆的陈列照明是陈列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实现博物馆陈列意图的“特种语言”方式。结合此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精品展》自主实施陈列照明设计施工的具体实践,现就展览中用光的艺术构思及彰显展览主题的若干技法总结如下。
明初曹昭根据家藏和所见古物撰写《格古要论》,开创了古物赏鉴类著作的先河和体例。明代中期王佐对此书作了大量的增补,即《新增格吉要论》,但因其杂抄而不受重视。该文从版本、作者、体例、内容几个方面对二书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了其学术价值,并着重强调了王佐新增本的意义。
目的 考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断龙乡猛虎洞更新世哺乳动物群骨化石断裂痕迹的状态与原因,探索湘西地区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方法 观测哺乳动物群骨化石断裂痕迹剖面的形态结构,以区别食肉类动物群的咬痕与人类打造的印迹.结果 经40件东方剑齿象、中国犀、鹿等残骨化石标本断裂痕迹剖面的观测,发现有部分骨化石断裂剖面圆钝,似啮齿动物的咬痕,但大部分骨化石断端剖面呈锥形切削改造,有的双面削刮呈锐利器型,有的存...
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田遗迹的确认和研究, 不仅是中国稻作农业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东亚地区稻作农业东传路线研究中的关键内容. 由于受到考古学资料和研究方法的局限, 一直没有发现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稻田遗迹. 在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识别了可能是稻田遗迹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胶州赵家庄遗址稻田遗迹土样的植硅体, 结果证明该遗址保存有4000年前的稻田. 这是中国北方首次采用系统的植硅体分析方法确认...
鲁北地区商周时期的海盐业。
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文明  起源       < 2013/7/4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一或与此类似的题目一一成为中国考古学、古史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论题。开这个风气之先的是1985年在北京出版的夏鼐的《中国文明的起源》的中文版[1]。随着次年《光明日报》对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发现的报道与这项发现将中国文明起源时代提早的评论,引起了近五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古史学界对什么是“文明”、中国最早的文明在何处起源以及中国文明到底是一元还是多元等等一系列老问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