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药物管理 >>>
搜索结果: 301-3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药物管理相关记录399条 . 查询时间(3.154 秒)
登革病毒(Dengue Fever Virus,DV)感染引起的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这种可致命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已威胁到全球1/3的人口。目前,世界上针对DV感染尚无有效疫苗可用于预防,也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
创新药物研发任务的成功完成需要多个学科和技术分支的协同努力,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及鉴定是其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核磁共振(NMR)测试系统在分子结构表征中起关键和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作用。一直以来,药物所配置的核磁共振谱仪的档次和数量均不足,造成了样品长期积压,一些微量样品因受仪器灵敏度的限制而无法完成数据采集和结构测定。“十一五”以来,药物所大大增加了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核磁共振技...
口山酮类及苯骈呋喃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因此发展快速、简便、有效的合成方法,构建多样类药性骨架跃迁的类天然产物化合物库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6月27-28日,加州Scripps 研究所化学生理学系主任Benjamin F. Cravatt教授应上海药物所蒋华良研究员邀请来药物所访问,并作了题为“Activity-based proteomics - applications for enzyme and inhibitor discovery”的学术报告。药物所近100位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报告。
近10多年来,开发老药的新治疗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新药,成为了药物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之―。2012年6月25日,《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及华山医院合作研究的有关老药新用的又一新成果。
2012年6月26日,“管理学走出商学院:管理与医药融合”研讨会在清华经管学院举行。研讨会集中讨论了管理与医药教育的融合。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和清华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教授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胡卓伟课题组一篇题为"DEDD interacts with PI3KC3 to activate autophagy and attenuat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human breast cancer"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权威肿瘤杂志《Cancer Research》接收并将刊登在2012年7月1日发表的杂...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制的抗肿瘤1.1类新药盐酸希明替康及其冻干粉针剂,于2012年5月29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同意进行Ⅰ期临床试验。
2012年6月11日,院高技术局在北京组织专家对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新型药物可控释放材料”进行了现场验收。高技术局于英杰副局长、材料化工处曹红梅处长、过程工程所马光辉副所长、科研规划处李建强处长、上海硅酸盐所陈航榕研究员、大连化学物理所马小军研究员等20余人出席会议。验收会专家组由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奚廷飞院长、上海其胜生物材料研究所顾其胜所长、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樊玉波教授、解放军总医...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杨财广课题组分别在Molecular BioSystems和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核酸氧化酶识别甲基化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2012年5月27日,经天津市卫生局组织的专家组在天津市肿瘤医院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论证答辩的方式,对我院乳腺病理科的新技术――三维立体肿瘤细胞原代培养法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CD—DST法)进行了鉴定。专家组对该技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使之顺利通过卫生局论证。专家组认该技术操作简便、可检测的药物种类多,可检测肿瘤种类多,结果分析准确,并且药物浓度结果可直接用于指导临床化疗的特点。乳腺病理科为此项技术...
2012年5月28日,渥太华大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及免疫系主任姚泽民教授应周虎研究员邀请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访问,并在怡生厅作了题为“Hepatic triglyceride homeosasis and metabolic syndrome”学术报告。
邻羰基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重要物质,这类结构是很多药物及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组成骨架,同时也是合成其复杂结构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原料。最近,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焦宁课题组使用简单易得的胺和醛作为原料,以廉价低毒的铜盐作为催化剂,洁净、绿色的氧气作为氧化剂,发展了该类化合物的简洁、高效的合成方法学,经过三个C-H和一个N-H键的断裂,副产物为水,从而降低了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成本,提高了...
邻羰基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重要物质,这类结构是很多药物及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组成骨架,同时也是合成其复杂结构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原料。最近,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焦宁课题组使用简单易得的胺和醛作为原料,以廉价低毒的铜盐作为催化剂,洁净、绿色的氧气作为氧化剂,发展了该类化合物的简洁、高效的合成方法学,经过三个C-H和一个N-H键的断裂,副产物为水,从而降低了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成本,提高了...
LC-MS/MS联用技术是药物分析和药代研究的重要检测技术,在生物样品中微量中药多成分的分析也日益广泛。李川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发展微量中药多成分分析的技术创新,从而促进中药分析和中药药代动力学的发展。近日,李川课题组牛巍和朱小红等在国际质谱学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上发表了低浓度电解质效应在不同离子源对八个银杏成分内酯和黄酮化合物分析影响的研究成果,丰富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