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能源化学相关记录348条 . 查询时间(2.238 秒)
最大航时达5小时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可载6人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游览船、续航里程超过120千米的氢燃料电池自行车……在近日于广东佛山举办的20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上,一批氢能商业化应用产品展出,让观众体验到氢能生活的全新丰富应用。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团队利用Ni-MOFs前驱体在水中自组装的特性,制备了Ni-MOFs衍生的Ni/C气凝胶材料。该材料不仅展现了高效的油水分离性能,而且能够将吸附的有机污染物进一步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相关成果以“Ni/carbon aerogels derived from water induced self...
2020年9月20日至22日,2020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暨云南绿色能源国际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大会颁发了2020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大季杰教授荣获科学技术人物奖唯一最高奖项——杰出贡献奖,以季杰、裴刚教授为主申报的“太阳能全光谱综合利用技术及在建筑中的多效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0年9月24日,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能源大通道——青豫直流工程累计向河南输送“绿电”20亿度,相当于减少燃煤消耗90万吨。
通过形成非对称的电子和空穴传输通道,使光生载流子有效分离和收集是晶体硅及其他类型光伏器件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MoOX(X<3)空穴选择性接触的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在载流子选择性传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其热力学稳定性差的本征特性,器件的长期稳定性面临挑战。
近日,信息学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范建东研究员和李闻哲副研究员课题组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FM)杂志上发表论文“An Emerging Lead-Free Double-Perovskite Cs2AgFeCl6:In Single Crystal”。
青岛能源所热化学转化研究组多年来致力于生物质、煤和固体废弃物等含碳资源的多联产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该研究组陈天举副研究员与碳基材料与能源应用研究组何建江副研究员合作开展了生物炭活化及应用于碳锂离子电池研究,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能源领域期刊《Energy》上。生物质富氧气化剩余生物炭经活化处理后显示出良好的理化特性,其比表面积可达1715 m2 g-1,材料呈现类石墨烯片层结构。应用在碳锂离...
中俄科研人员正在研发用于制造廉价氢能源电池的新材料。与传统电池不同的是,这种氢能源电池更为有效和环保,使用过程中仅向周边环境排放水或水蒸气。
近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麦耀华团队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ncapsulation of Sulfur into N-Doped Porous Carbon Cages by a Facile, Template-free Method for Stable Lithium-Sulfur Cathode”为题发表于著名材料类期刊Small上(影响因子:11...
河北打造氢能产业创新高地     河北  氢能产业  创新       < 2020/11/19
河北省发改委日前印发《河北省氢能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率先将河北省打造成为全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推动氢能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期,由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院士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基于可调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大型实验装置(FELiChEM)”的研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于2014年启动,总经费8500万元,由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担。该大型实验装置包含一台可调谐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以及固液、固气表界面光谱,高空间分辨光谱,超快时间分辨光谱,光解离...
α-手性环状胺不仅是众多天然产物的基本结构单元,而且在合成化学、药物发现和催化剂设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此,人们发展了多种方法来构建此类骨架。然而,利用不对称碳氢键活化直接实现环状胺α-位的官能团化反应依然存在较大挑战。
MoS2是一种地球储量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的二维材料,在电催化HER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具有替代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潜力。然而,常规MoS2只在其边缘硫位点上显示一定的催化HER活性,而大量的处于二维面内的硫原子却是惰性的且未被充分利用。此外,边结构的低稳定性也限制了MoS2的催化性能。调控激发面内硫原子的活性、增加活性边结构数量并同时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是最大化提高其HER催化性能...
根据美国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6月29日晚公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我所主办的英文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学报》)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化学》)的SCI影响因子(IF)进一步增长,分别达到6.146和7.216(201...
2020年6月12日,在第二届国际清洁能源创新使命领跑者颁奖大会上(Mission Innovation Champions Awards Ceremony),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获得“创新使命领军者”(Mission Innovation Champions)称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