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天文学 x射线相关记录226条 . 查询时间(0.35 秒)
脉冲星具有自转非常稳定的特性,在空间自主导航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选择和研究一组适合于脉冲星导航使用的候选目标源非常重要,决定脉冲星导航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导航目标源X射线流量强度、目标源的位置精度和旋转参数精度。对可用于导航的一些X射线源进行了讨论研究,并对最适合做导航研究的转动能驱动的X射线脉冲星进行统计分析。
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器(RXTE)在中子星小质量X射线双星中发现了千赫兹准周期振荡现象(kHzQPO)。kHzQPO的频率一般在几百到上千赫兹,其动力学时标与吸积盘最内部区域物质的运动时标一致,因此普遍认为kHz QPO产生于中子星表面附近区域,携带了来自中心中子星及周围强引力场信息,如质量、自转周期、角动量、半径、磁场等。kHz QpO现象的理解为研究强引力场和致密物质状态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着重...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最近在低能核天体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逆反应动力学方法(也就是17F次级束轰击质子靶),通过17F+p共振弹性散射,研究了复合核18Ne共振态能级的性质,这对于计算发生在天体X射线暴中关键核反应14O(α, p)17F的反应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最近在低能核天体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逆反应动力学方法(也就是17F次级束轰击质子靶),通过17F+p共振弹性散射,研究了复合核18Ne共振态能级的性质,这对于计算发生在天体X射线暴中关键核反应14O(α, p)17F的反应率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3月28日,Swift卫星探测到了X射线爆发事件Sw 1644+57,最初被认为是一次普通的伽玛射线爆发,并被命名为GRB 110328A。但这个观点很快被摒弃,因为该爆发在几天内至少四次触发Swift卫星的BAT探测器,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段内()其X射线辐射具有快速的光变,且流量没有明显的衰减(红移为0.353,对应的X射线平均辐射光度高达)。这些奇异行为在以前伽玛暴的观测中从未被观测到...
伽马射线暴的光变复杂度是描述其光变曲线复杂程度的物理量。由已知红移的伽马射线暴,Reichart等人发现其光变复杂度与各向同性光度之间有正相关性(L∝V~α,α在1.77~3.5之间),即光变越复杂,光度越高。此相关性类似于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可用来估计伽马暴的距离和红移。调研、分析了各种光变复杂度的定义、算法和光变复杂度各向同性光度关系的拟合结果,最后对光变复杂度和光度之间的关系做了总结和展望。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Swift卫星的快速定位和Fermi卫星的宽、高能段观测,使得伽马暴的观测可以全波段进行。通过Swift的观测可以对伽马暴现象的本质有进一步的理解,而Fermi卫星提供了一些暴高能光子的辐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暴的辐射机制和伽马暴以及它的余辉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介绍了Swift和Fermi卫星发射后一些伽马暴的观测和理论研究进展。
2008 年秋天,3C 454.3 在° 射线能段和光学波段呈现出非常大的爆发,在这次爆发过程中Fermi/LAT 和SMARTS 都对其进行了观测。通过对° 射线能段与SMARTS J 及B 波段在这次大爆发期间获得的光变数据进行细致的DCF 分析发现:这段时期内3C 454.3 的J 波段光变落后° 射线光变大约2 d。在进行相关性分析过程中,对DCF 做了稍许改进,得到一种改进的DCF-时间...
利用耦合的吸积{喷流模型,对巨椭圆星系M 87 (NGC 4486) 核区的高分辨率观测到的多波段能谱分布进行了研究,重点是核区的X 射线辐射起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M 87 核区的X射线辐射是由喷流主导的,而不是此前认为的由径移主导的吸积流(ADAFs) 主导的。
北京时间2010年12月12日消息,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来自“蟹状星云”的辐射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但是科学家们近日发现,自9月19日起“蟹状星云”伽马射线的辐射强度突然加强2到3倍,呈现猛烈爆发现象。
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最近借由双星体系M33 X-7中的黑洞不断喷射出大量X射线等神秘特性,演绎出一个全新的黑洞形成历史,其理论丰富了科学家对于双星体系演化及大质量黑洞形成的理解。报告见于新一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
日本发现新X射线天体(图)     日本  新X射线天体       < 2010/10/25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机构研究人员参加的一个任务小组于2010年10月17日发现了一个此前未知的X射线天体。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在线版2010年10月19日(北京时间)报道,近10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着力打造一个肩负着雄心勃勃计划的实验装置,以解开宇宙射线和中微子产生的谜题。现今深埋在南极洲冰盖之下的一台“望远镜”,将记录下宇宙射线中的中微子在和冰雪中的原子发生碰撞时产生的稍纵即逝的蓝色之光,其灵敏度有望帮助人们确定那些不断轰击地球的宇宙射线和粒子究竟来自何方。
一个国际天文研究小组8月13日报告说,该小组在不久前观测某新星爆发时,发现爆发区域产生了高能量的伽马射线。日本京都大学、广岛大学和美国、欧洲天文机构的研究者13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今年3月,日本天文爱好者发现天鹅座出现新星爆发。研究小组用2008年进入太空的费米射线望远镜观测该新星爆发时,发现爆发区域正在释放高能量伽马射线,最高能量约有100亿电子伏特,相当于可见光能量的数十亿倍。
美国确认宇宙射线由质子组成     美国  宇宙射线  质子       < 2010/7/7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上报告称,他们使用位于犹他州的高分辨率蝇眼阵列望远镜,确认高能的宇宙射线由质子组成。美国的高分辨率蝇眼探测器(HiRes)位于犹他州盐湖城西的沙漠中,使用高分辨率的蝇眼探测器,科学家确认,在每个原子核中发现的带正电的成分(质子)组成了宇宙射线,而之前,科学家并不能确认这一点。 犹他州立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表示,该HiRes探测器采用立体观测技术,甚至能够探测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