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 >>> 中华玉文化研究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华玉文化研究相关记录5316条 . 查询时间(4.46 秒)
青玉盘龙形佩,西周。长3.7厘米,宽3.7厘米,厚0.3厘米。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体为扁平正方形状,一面平素,另一面以双勾线饰龙纹。龙首部下卷,椭圆形眼,尾部上卷于头顶。龙的上下边缘有脊牙。此佩已断为两截,在断裂处两旁各有3个相对称的小孔。
青玉龙凤纹佩,西周。长13.2厘米,上宽2.5厘米,下宽5.4厘米,厚0.4厘米。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体略呈扁长形状,顶和两侧有对称的齿牙,两面纹饰相同。上部饰凤纹,高冠,圆眼、钩喙。下部雕龙纹,臣字眼,下部的顶端底部有一圆穿孔。玉佩以一面坡双勾线条刻画龙凤纹饰,所用的线条多为弧线,圆转流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图案化的装饰代表了西周流行的审美趣味,这也正是自商至汉工...
青玉龙形佩,西周。长6.4厘米,宽1.8里,厚0.2厘米。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器成片状,长形,两面纹饰相同。龙仰首,张口,菱形眼,头顶有一蘑菇柱。收后腿作前仆状。长尾向上卷曲,身饰简单阴线,嘴部与尾部各有一小孔可供穿绳系佩。此龙形佩原为青玉,全部受沁,变为土黄色。
青玉鳖形佩,西周。长4.2厘米,宽3.5厘米,厚0.5厘米。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此佩为青玉,圆雕。头部向外延伸,饰有两圆眼,张口,背部略弧,四爪着地,尾短尖。此鳖嘴的下颚部透穿一个小孔。龟鳖是水陆两栖类动物,玉龟、玉鳖最早见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古时人们把它作为吉祥之物,是长寿的象征。
人首蛇身玉饰,春秋(前770-前476年)。外径3.8厘米,厚0.2厘米。1983年河南信阳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合葬墓出土。玉饰共两件,呈扁平椭圆环状,大小、厚薄相同。两件玉饰皆作侧身人形,正反两面纹饰略有差别,耳佩圆环者为男性,另一件为女性。其纹饰精美、玲珑剔透,反映出春秋时期高超的琢玉工艺。人首蛇身玉饰在目前出土的玉器中首次见到,其上所雕琢的形象很可能与传说中人类始祖伏羲、女娲有关。
玉牌饰,春秋(前770-前476年)。长7.1厘米,宽7.5厘米,厚0.2厘米。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玉牌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青玉质,上、下端居中钻有圆孔,推测应为组合玉佩的主体。玉牌正面下部浅浮雕兽面纹,两侧对称装饰龙头,做瞠目吐舌状。四周的牙脊实为两侧龙首的口舌、鼻、目、角的轮廓,细部填以缜密的束丝纹和鳞纹。玉牌左上部一组龙纹虽未完成,但仍不失为一件绝世精品。
玉雕艺术发展到今天,玉雕大师已经摒弃了那种随心而动的雕刻方法,进而讲究艺术的构思和设计。玉雕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防止雕刻材料浪费。而一块品质良好的玉石,因为不同的加工方式会导致价格天差地别。在现代玉雕设计的过程中,优秀的玉雕大师已经可以根据玉石的品质、硬度、形状、大小等各方面因素,设计出的最适合这块材料的雕刻方案。这种设计方法的出现极大推动了玉石行业的变革,并且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二十一世纪以来,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得工艺制作与资讯获取更加高效。从改革开发以来,历经几代玉雕人的奋发图强,玉雕制作的题材与式样愈发丰富,其本身的文化承载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本文旨在对于当代玉雕创作中的场景与布局进行讨论,并结合着自身的探索性实践通过作品的形式进行探索性分析。对于玉雕技艺的理论性梳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为当代玉雕创作的科学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是2018年10月底在江苏徐州举办的“2018中国·徐州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全书收录了会议论文中的35篇,内容涉及汉代玉文化综合研究、汉玉与汉代丧葬习俗研究、汉玉区域性研究、出土汉玉研究、汉玉玉料来源、汉玉工艺技术等诸多方面,是本次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成果的集中体现。
佛造像是玉雕创作中颇为常见的传统题材,长久以来专注于玉雕佛造像的创作者们不在少数,就当代玉雕而言,创作者们从材质、雕刻技法、表现手法等不同角度创新演绎,令佛造像这一传统题材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中呈现出新的艺术风貌。李映峰从事雕刻艺术二十余年,最初以木雕入门,后转入玉雕,在早期的学习阶段,他从花鸟虫鱼这些简单的题材入手,之后逐渐涉猎到更广泛的题材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创作基础。2007年,李映峰在无意中看到...
《清宫档案话玉器》(图)     清宫档案  玉器  玉文化       < 2020/10/20
本书详实记录了清代乾隆朝宫廷制玉机构、制玉工作、制玉流程、玉器种类, 以及乾隆皇帝玩玉赏玉等内容, 客观讲述了用“玉德”治理国家、清廉吏治、体恤民情、和谐边疆等思想, 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整、详细、全面记录清代乾隆朝宫廷玉器的图书, 是中国古代玉器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及拍卖行业研究、考证、鉴定清代乾隆朝玉器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商周玉镯,直径7.41,孔径6.38,高0.82(单位:厘米)。透闪石软玉,玉质温润。青玉,半透明,夹杂褐色沁斑。整体呈圆形,窄环,方唇,平底,壁稍高,内壁平直,外壁略弧,素面。器体制作规整,打磨精细,圆润光滑。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玉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商周玉斧,长8.73,宽3.51,厚1.74(单位:厘米)。透闪石软玉,玉质温润。白色,透明,夹杂黄褐色沁斑。整体呈长条状,扁平。尖顶,弧腰,弧面,近侧面多处起脊,磨平。弧刃。侧面交于刃部呈"V"字形。素面。器体制作规整,打磨精细,圆润光滑。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玉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商周素面玉琮,长6.03,宽5.8,高2.6,孔径4.3,壁厚 0.7(单位:厘米)。透闪石软玉。灰白色,半透明,有褐、黑色沁斑。器呈方柱体,器体扁矮,素面,圆形射口极低,孔大。器内外有打磨。此器形制简单,制作粗糙。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玉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商周连弧刃玉钺,长13.45,宽13.06,厚0.6(单位:厘米)。透闪石软玉。墨绿色,不透明。器表上残存有青铜锈斑、少量黑色条状斑、深红褐斑、牙黄色点状沁斑。柄部上端残存大块黑色胶状物质及一点红色的朱砂。可能是横向安柄时使用的粘接物。该器扁平似璧形,中部有大圆孔,孔壁光滑。顶端呈圜形。两侧各有两组锯齿状突起,每组两齿,共有四齿。刃部分四段磨成连弧形双面刃。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