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综合地球物理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169 秒)
华北东南缘是认识华南与华北碰撞以及大陆深俯冲、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关键区域,该区因产出徐淮弧形构造带、郯庐大型活动走滑断裂、及高压/超高压变质造山带而吸引了全球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徐淮弧形构造带位于郯庐断裂带西侧(图1),其弯曲形态如何形成及如何协调华北-华南碰撞与郯庐断裂的大规模走滑,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前人基于地质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对徐淮弧形构造带的形成进行了地质模型构建,但仍未有统一认识...
2021年5月23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委员会和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和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深部探测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工程实验室承办的2021年“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暨深部探测综合地球物理技术交流会在济南顺利举行。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同步召开的方式进行。
2019年8月26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长期观测站深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系统成功下井,接收信号正常。该观测系统包括四个不同深部的地震仪和地温仪,最深到达3499米,是至今为止我国最深的深井地球物理观测系统。
2018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增选结果近日揭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胡江平研究员与前物理所研究员戴希(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当选。分别表彰他们各自对铁基超导体和其他强关联电子体系以及高维量子霍尔理论方面影响深远的贡献(胡江平)和对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韦尔费米子和三维拓扑绝缘体材料方面的杰出贡献(戴希)。
结合新一轮编图工作的开展,中国东部海区重、磁平面图件在拼入新资料同时,也包含了邻区朝鲜半岛,台湾岛,日本海,菲律宾海等地区的资料.本文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区重、磁异常特征,利用重、磁资料反演莫霍面、居里面,进而求取了热岩石层底界面,对重、磁数据进行了突出断裂带信息的处理,确定了13条重要断裂带的展布,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块体和4个结合带,它们具有"东西成带、南北分块"的特征,是"2条锋线"作用的产...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地震和重磁资料的综合地球物理解释,对雁荡低凸起展布形态进行了细致刻画,凸起呈NE方向不连续展布于瓯江凹陷和闽江凹陷之间,长约170 km、宽约15~50 km.地震资料揭示雁荡低凸起上广泛发育了侏罗纪与白垩纪地层,厚度约为500~1500 m,展布面积约5000 km2,局部缺失中生界地层.凸起两侧中生代盆地结构差异明显,西侧瓯江凹陷为典型的断陷盆地,东断西超、断裂发育,半地...
利用南海最新的重磁资料,在岩石物性分析和全海域分带变倾角化极磁异常反演磁性基底分布的基础上,选择6条典型剖面拟合反演其密度与磁性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部结构的对比分析.反演中尽可能以海底地震仪探测数据(OBS)、多道地震等结果作为约束,其中FF'剖面层速度分析是利用"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及油气资源潜力"973项目2009年最新采集的多道地震数据,并利用了OBS2009南沙段数据对重力数据进行了物性...
为了对南海海域的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分布有个整体而全面的认识,本文开展了南海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通过岩石物性分析,综合重、磁、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利用正演与反演方法,分区计算并求取了南海的重力基底和磁性基底埋深,得到了中生界及前中生界残余厚度,给出了整个南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宏观格架与残余厚度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前新生代油气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的东沙隆起和潮汕坳陷、台西南盆地和北港隆...
通过对南海东北陆缘地震和重磁资料的综合地球物理解释,将原来东沙隆起细化为东沙古隆起和东沙隆起两部分.指出,东沙古隆起呈条带状分布于南海北部陆架外缘,长约550 km,宽约60 km,为一个和珠一坳陷、珠二坳陷、台湾岛隆起等构造单元级别相当的一个构造地质体.其地层的层状结构保存清楚,显示没有岩浆侵入、刺穿的现象发生.东沙隆起大致以东沙岛为中心,范围非常局限,其下明显为岩浆侵入结构.两者的形成时代相去...
预测盆地基岩岩性不仅对于研究盆地的深部地质结构及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对基岩风化壳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盆地重、磁异常成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盆地基底岩性综合预测研究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方法技术.指出在地震构造界面的约束下采用重力剥皮技术可以较为可靠地获取基底岩性重力异常并分析了界面密度差对剥皮后基底岩性重力异常的影响,给出了等效密度差的求取方法.分析了...
沉积相研究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有效识别构造、岩性或沉积相差异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前提.本文基于重力、航磁、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通过重磁异常正演剥离和剖面正反演拟合技术研究了华南桂中地区海相地层的密度分布特征,预测了岩相、沉积相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本区中、下泥盆统海相地层存在横向的岩性、岩相变化,研究区西北、东南部的台地相区重力异常高、岩石拟合密度值...
在前新生代油气资源选区评价中,前志留面之下未变质沉积地层(简称前志留基础层)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处理和反演技术的应用入手,结合约束条件,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反演,揭示前志留面等界面的埋深和分布;同时应用小波分析技术,从磁场中分解出区域磁异常,反演结晶基底的埋深。通过这2个界面埋深的差异来分析前志留基础层的分布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仪器有了长足的进步,采集精度的提高,采集手段与参数的多样化,为我国西部新区和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对数据处理与解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区重力资料曲化平,小波分析及高阶统计量等现代信号处理方法,重震、重磁、电震的联合反演与交互反演,三维可视化反演, 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在综合地球物理处理解释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西部新区与...
沉积相研究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有效识别构造、岩性或沉积相差异是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前提.本文基于重力、航磁、地震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通过重磁异常正演剥离和剖面正反演拟合技术研究了华南桂中地区海相地层的密度分布特征,预测了岩相、沉积相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本区中、下泥盆统海相地层存在横向的岩性、岩相变化,研究区西北、东南部的台地相区重力异常高、岩石拟合密度值...
我国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的巨大潜力已为近年的一些勘探实践所证实,但是仍面临许多技术难题.本文介绍了近年在863计划支持下,针对残留盆地油气勘探难题所研究的一些方法与技术.其中包括针对我国海区残留盆地勘探目标的地震采集技术、基于弯曲射线的复杂构造叠前成像技术和残留盆地残余厚度提取技术等.这些技术已在我国海域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