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民族医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医学与中药学 子宫内膜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164 秒)
研究补肾助孕方、逍遥丸对超促排卵小鼠妊娠结局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将240只动情周期正常的昆明系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疏肝组,每组各60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小鼠建立控制性超促排卵模型。造模第1天始补肾组、疏肝组分别给予补肾助孕方混悬液(浓度1.5 g/mL)和逍遥丸混悬液(浓度0. 09 g /mL),均0.4 mL/(30 g·d)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给...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妇科常见的慢性病、疑难杂症除引起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外,还可引起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的生物学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该病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求有效、可提高生育力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的治疗不断发展,包括期待治疗、药物治疗(如高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手术治疗(如开腹手术、腹腔镜以及超声引导下的穿...
观察少腹逐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痛经宝阳性对照组及少腹逐瘀汤低、中、高剂量组。构建大鼠子宫内腹异位症模型,药物处理4周后,HE染色观察异位子宫组织的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宫腔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课件第八章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反复发作一直是治疗的难点。内膜异位性疾病疼痛产生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针对疼痛的治疗以非甾体类消炎药、激素类药物为主,但效果均不明显,且存在其他不良反应。为进一步加强疼痛的治疗,众多学者针对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如神经纤维、神经营养因子、缩宫素受体、辣椒素受体等展开研究。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疼痛相关因素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通过检测补肾温阳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的影响,观察补肾温阳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并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观察细胞黏附分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内异症患者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于卵泡期相同时间分别抽取空腹肘...
探讨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子宫内膜单纯不典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4例)给予炔诺酮治疗,首剂量5mg,1次/8h,2~3d血止后每隔3天减1/3量,直至维持量2.5~5.0mg·d-1,持续用至血止后21d停药,停药后3~7d发生撤药性出血,治疗组患者(54例)给予温经汤加减治疗。治疗后3~6个月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记录用药前后月经或阴道出血情况,...
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文献研究,探索EMs的病因病机及中药用药规律,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依据。根据相关标准纳入文献86篇,对其所用中药进行分类,用统计软件SPSS 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治疗EMs使用率最高的药物是当归、丹参、白术、柴胡、香附;使用率最高的中药类别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以及清热药。结论认为:EMs患者病程较长,患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多与肝、肾、脾功能失调有关,在临床用药过...
观察赤雹果乙醇提取物(AETF)对子宫内膜炎继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子宫内植入塑料管法,诱发子宫内膜炎继发痛经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灌胃(ig)给药,AETF低、中、高剂量(0.3,0.6,1.2 g ·kg-1)连续7 d。以子宫的肿胀度,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率)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为指标,观察AETF治疗继发性痛经的作用。结果: AETF 0.3,0.6,...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甚至手臂、大腿等处,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以卵巢及宫骶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直肠子宫陷凹、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等部位,故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中医无此病名记载,但此症状及体征属“痛经”、“癥瘕”、“月经不调”、“不孕症”的范畴。
中药祛除子宫内膜巧治崩漏     中药  祛除  子宫内膜  崩漏       < 2010/5/4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属中医妇科疑(鉴别诊断)、难(难获良效)、重(耗失阴血)、急(大量阴道下血)之证。该病临床常见,复发率高,古今医家均将其列为重要研究课题。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EM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与正常对照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形态的差异。方法:采用改良EM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类型,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结果: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细胞及EM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分别为91.67%、93.75%和75.00%。EM异位、在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