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免疫学 微生物分类学 真菌学 细菌学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微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333 秒)
1,3-丁二烯(1,3-Butadiene, BD),作为最简单的共轭二烯烃,被广泛用于橡胶、热塑性树脂及尼龙等合成,其年产量仅在美国就高达10-50亿磅。汽车尾气、烟草烟雾、塑料或橡胶设施附近污染的空气和水是人类接触BD的主要来源。毒理学研究表明长期暴露BD污染环境会出现眼痛、视力模糊、咳嗽以及嗜睡等表现,同时也增加白血病的发病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BD列入人类疑似致癌物I类清单。...
脱硫弧菌属(Sulfurospirillum)是一类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具有还原单质硫和硫氧化物能力的厌氧微生物。该属中的一些成员可以利用全球地下环境中常见的有机氯污染物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生长,这种代谢方式又被称为有机卤呼吸(Organohalide respiration)。多个研究表明,有机卤呼吸型脱硫弧菌是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中氯代烃完全脱氯解毒至乙烯这一过程的重要驱动者。...
硫化螺旋菌属(Sulfurospirillum)是一类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具有还原单质硫和硫氧化物能力的厌氧微生物。该属中的一些成员可以利用全球地下环境中常见的有机氯污染物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生长,这种代谢方式又被称为有机卤呼吸(Organohalide respiration)。多个研究表明,有机卤呼吸型硫化螺旋菌属是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中氯代烃完全脱氯解毒至乙烯这一过程的重要驱...
双氯芬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作为人体和畜禽养殖用药,其应用非常广泛。然而,约6-15%的双氯芬酸用药以原药状态被排出体外。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对双氯芬酸的去除效率不高(30-70%去除率),导致双氯芬酸在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沉积物等环境中被频繁检出,成为广受关注的新污染物。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5月印发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但包括双氯芬...
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碳的重要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土壤呼吸通常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其响应强度用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表示,即温度每增加10℃土壤呼吸所增加的倍数。在很多传统生态系统模型中,Q10通常被当做一个常数值2.0,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Q10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较大波动,使我们高估或者低估了碳-气候反馈作用。因此,研究Q10的时空变化对于准确预测特定区域(特别是对气...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和养分循环的核心过程,凋落物的基质质量、土壤生物、环境因子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三个关键要素,共同决定了碳和养分循环速率。以往针对影响凋落物分解三大要素多开展单一要素研究,而凋落物基质、土壤生物与环境因子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对碳和养分释放影响的异同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多样性组袁海生团队牵头,与全球十余个国家真菌学者共同发表了真菌分类和系统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论文采用形态、显微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共发表了110个真菌新分类单元,分属于真菌界3个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的40个科,包括5个新属(Amyloceraceomyces,Catenuliconidia,Hansenopezia,Ionopezia,Magnop...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天然林生态组已毕业博士贾仕宏,在导师王绪高研究员的指导下,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Robert Bagchi博士合作,于2014年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建立了控制实验样地,通过围栏及定期喷施杀菌剂和杀虫剂等处理研究大型动物、昆虫和病原菌对乔木幼苗的影响(图1)。结果发现,在群落水平上杀菌处理显著降低了大树周围同种幼苗的增补和存活,杀虫也增加了大树周围同种幼苗的增补,但对存活无显著...
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ECM) fungi)与植被组成、土壤特性和特殊生境过程密切相关。然而,基于生境适应性与环境梯度变化的植被-ECM真菌时空协同进化机制尚不清楚,考察地理位置、植被功能和土壤理化特性等环境因子梯度变化及其交互作用对植被-ECM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多样性组(菌物)与天然林生态组以长白山25 hm2针-阔...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环境微生物组基于沈阳生态站长期控制施肥稻田耕作试验平台,采用落射荧光病毒计数,扩增子测序,RAPD-毛细管电泳图谱,气相色谱等方法,对稻田农艺措施(干湿交替,尿素施用)诱发的土壤病毒-细菌互作过程,及其对稻田土壤氮素的调控模式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显示,土壤病毒能够快速响应土壤氮素丰度的改变,并实时地特异性裂解固氮细菌以封闭土壤从大气中摄取氮素的微生物过程。同时,甲烷产...
土壤微生物驱动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和周转,且土壤微生物残留物是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来源,在长期土壤碳固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氨基糖是微生物残留物的生物标识物,其积累和转化特性可以指示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贡献。在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地上植被从针叶林转变为阔叶林,不同凋落物质量影响微生物底物利用效率及微生物群落组成,但是土壤有机碳积累与微生物碳固持功能之间的长期关联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2017年5月9日,我所承担、韩兴国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氮沉降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功能过程的影响机制”中期进展交流会在我所四楼学术报告厅举行。项目负责人、专题负责人及直接参与该项目的博士后、研究生等共计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同时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黄建辉、卢从明和杨元和三位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王德利教授以及我所金昌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