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临床工程学 康复工程学 生物医学测量学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医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222 秒)
2020年12月11日,在第十一届世界生物材料大会(11th World Biomaterials Congress)线上形式的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刘宣勇研究员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授予“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终身荣誉称号”。刘宣勇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材料表面与界面,长期从事医用钛合金和PEEK等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研究,并将相关技术应用于人工关节、骨折内固定系统、...
2020年8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生命健康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第115期中国科学院交叉学科论坛 -“生物材料与纳米医学”学术研讨会在中科院上海分院举行。上海市科委基础处处长宋扬,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章文峻,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吴成铁研究员到会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施剑林和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陈航榕共同担任此次...
“纳米催化医学”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研究员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提出的前沿学术思想,旨在通过响应肿瘤部位的特异内场微环境或外源性激光、超声作用场,利用无毒/低毒纳米材料所引发的瘤内原位催化反应,高效地实现肿瘤细胞的氧化损伤及细胞死亡。这一催化肿瘤治疗方法不使用高毒性化疗药物,具有其高效、特异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同行的认可,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
2020年5月19日上午,2019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举行,授奖308项(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由刘宣勇、曹辉亮、张先龙、乔玉琴和丁传贤完成的《骨植入用钛合金抗菌和成骨性能调控及机制》项目和由黄富强、林天全、毕辉、唐宇峰和刘战强完成的《面向高功率储能应用的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项目均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近日,ELSEVIER(爱思唯尔)在其中文网站上公布“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国内共有2163位学者入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6名学者入选,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施剑林研究员,常江研究员、王文中研究员、朱英杰研究员入选材料科学领域榜单,吴成铁研究员入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榜单,温兆银研究员入选能源领域榜单。
磷酸钙包括羟基磷灰石是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等硬组织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硬组织缺损修复和替换、药物和基因载体、医学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朱英杰团队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Leaf Huang团队合作的综述论文“Biomolecule-assisted green synthesis of nanostructured calci...
2019年4月22日,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透明陶瓷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江研究员、石云副研究员的邀请,英国南威尔士大学Nigel Copner教授、李康副教授到上海硅酸盐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Nigel Copner教授作了题为“Photonics Research in South Wales UK”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吸引了30多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报告会由李江研究员主持。Nigel ...
传统3D打印生物陶瓷支架主要用于骨组织工程,但在软骨再生、肿瘤治疗方面还缺乏研究。前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吴成铁与常江带领的研究团队在3D打印生物陶瓷支架用于骨-软骨再生及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7, 27:1703117-1703130; Advanced Science 2017, 4:1700401-1...
“抗菌兼成骨”效应在种植牙和人工关节等骨植入器械中有广泛需求。传统解决思路是将抗菌组分和促成骨组分机械混合施于基材表面,但这无法排除抗菌组分对正常细胞的不利影响,难以平衡临床“抗菌兼成骨”需求,不利于抗菌功能化技术的临床推广。近日,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曹辉亮、研究员刘宣勇又基于贯通“材料”和“生物”领域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理论,提出了“双功能微电池效应”抗菌思路。该思路将抗菌的惰性金属(如银)和...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吴成铁、常江带领的研究团队制备出载药硅酸铜空心微球与静电纺纤维智能复合支架,该支架既能加速皮肤创伤愈合,又能光热结合化疗治疗黑色素瘤。并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易正芳团队合作,在动物体内证实了该支架具有黑色素瘤治疗与修复创面的双重效果。该研究首先以SiO2微球为牺牲模板,采用水热法合成出硅酸铜空心微球。制备出的硅酸铜空心微球具有内部空心和外部纳米针状结构,该微观结...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雨研究员和施剑林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介孔与低维纳米材料课题组)开展了二维MXene的多种类可控合成以及针对肿瘤诊疗的生物医学应用的系统研究工作,这些工作涉及MXene本身的酶催化降解、MXene的体内外细胞吞噬行为、对多区近红外光的响应、高效的光热肿瘤治疗、诊断性成像以及系统的生物安全性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J. Am. Chem. Soc., Nano ...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吴成铁与常江带领的研究团队,在3D打印复杂结构生物陶瓷用于血管化大块骨缺损修复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团队受到自然界中莲藕内部平行多通道结构的启发,采用3D打印制备出仿生莲藕支架,并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蒋欣泉团队合作,进一步发现该类支架相对于传统3D打印支架,具有显著提高大块骨缺损的修复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并申...
近年来,皮肤癌、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这些疾病导致的皮肤创伤修复与再生面临挑战。对于皮肤癌,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切除。然而,手术很难完全清除肿瘤细胞,需要配合化疗、放疗等手段辅助治疗以防止癌症复发,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肿瘤部位会造成大面积皮肤缺损,机体很难自愈。针对该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吴成铁与常江带领的研究团队,提出将光热疗法与皮肤组织工程结...
近日,ELSEVIER(爱思唯尔)在其中文网站上公布“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8名学者入选,其中施剑林研究员、王文中研究员、朱英杰研究员、常江研究员入选材料领域,吴成铁研究员入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温兆银研究员、王绍荣研究员、占忠亮研究员入选能源领域。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研究员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Fellow,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AIMBE:http://aimbe.org/)。常江研究员是以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证书颁发仪式于当地时间2016年4月3日至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科学院演讲大厅举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