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学 中国北方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145 秒)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是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的基础。由科技部资助、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九家高校与科研院所作为合作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一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023年6月5日对外公布朔州后寨墓地发掘情况,考古人员共清理东周至辽金时期墓葬400余座,其中包括73座秦汉墓葬。这些墓葬是研究晋北地区西汉时期文化面貌的重要资料,共同推进中国北方地区秦汉考古文化谱系的建立。
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北方地区古人类最早何时开始给打制的石器工具装上手柄便于使用?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此前研究一直没有明晰结论。
按照随葬动物的部位和摆放方式,殉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殉牲泛指古代人群在墓葬和附属祭祀址(坑)中随葬各种动物进行祭祀的习俗。狭义的殉牲是指在墓葬中随葬动物(羊、牛、马、狗和猪等)的头骨(包括颌骨和部分椎骨)、肢骨(包括蹄骨)或完整的个体进行祭祀的习俗,这些动物多摆放在填土、二层台和墓底等位置。殉牲代表了墓主人的族群标识、个人身份、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的占有等情况。本书全面收集和梳理了中国北方地区...
中国北方是黍粟(俗称糜子、谷子)农业起源中心,也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黍粟农业如何从中国北方起源?尽管这一跨学科问题长期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目前认知仍未统一。
陕北榆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农牧交错带的气候和植被特点为牛羊的大量养殖提供了可靠前提。近十几年来,随着陕北榆林地区输油管线、高速公路、水库等基本建设的开展和文明探源等研究课题的深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联合发掘了30多处新石器遗址,初步建立了榆林地区距今5-4千年基本完整的文化发展序列。从仰韶晚期的尖底瓶系统(距今5000-4500年)到龙山时代前期(庙二文化)的斝系...
旧石器时代晚期(Upper Paleolithic,约4.5-1万年)现代人的扩散、交流以及文化的区域多样性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宁夏水洞沟遗址群自1923年发现以来,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考古学者的目光。尤其是200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团队对该遗址群的多个地点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研究,被中科院院士刘东生誉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文艺复兴”。针对该遗址的研究取得了众多...
据EurekAlert!: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北方可能充当了鸡的驯化的一个早期中心。已经在中国发现了年代测定为距今1万多年前的鸡的骨骼,但是不清楚这些样本与现代家养物种是否有关系。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05~2006 年发掘出土了上万件动物化石与古人类文化遗物. 埋藏学分析表明了古人类在这一动物群聚集、改造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 基于动物属种分布及丰度、死亡年龄模式、骨骼表面改造痕迹与骨骼单元分布等动物群特点, 并结合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证据, 灵井许昌人遗址被解释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处狩猎-屠宰遗址而非古人类的居址或中心营地. 这一遗址中数量较多的人工石制品的出现, 可能反映了...
中国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文化厅考古所及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部门的考古专家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近日完成了对中国北方渔猎文化典型代表——昂昂溪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古墓葬9座,出土100余件珍贵文物。昂昂溪遗址发现于上世纪20年代末,由22处遗址与17处遗物点组成,共计39处。1930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首次在昂昂溪五福遗址进行考古挖掘,清理墓葬一座,出土石器...
澳大利亚亚拉筹伯大学考古系刘莉教授于2007年11月23日下午在我所做了题为《中国北方全新世早期生计形态》的学术报告。
杨建华著《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文化带的形成》,由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本书通过对东周时期北方系青铜文化遗存的研究,将整个文化区划分了三个阶段,反映了短剑、饰牌等典型器物的萌芽、兴盛和衰退的过程以及社会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从生业技术、文化认同与传统观念方面讨论了北方文化带的形成过程;最后从欧亚草原牧业文明与中原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中考察北方文化带的自身特点以及与周领文化交往对文化带形成...
为探索一种适合于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保护的材料和方法 ,从而解决这类漆器的保护问题。通过试验比较 ,以水、乙醇和丙三醇作为中国古代北方干燥地区出土漆器漆皮的回软修复材料 ;选用乳液型粘合剂与纸、绢、古代木材作为回软漆皮的加固材料 ;选用聚乙二醇乙醇溶液与ParaloidB72丙酮溶液为渗透加固剂 ,对三件糟朽漆器加固取得很好的效果。实验表明 ,本方法为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的保护修复...
利用植物硅酸体方法鉴定考古遗址中的栽培稻遗存,关键之一就是确立鉴定标准。通过对野生稻生长的环境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在中国北方地区,在全新世时期,特别是仰韶时代和龙山时代,不具备野生稻生长的气候条件;在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稻属植物硅酸体可以被看成是栽培稻的遗存。
通过试验比较,以水、乙醇和丙三醇作为中国古代北方干燥地区出土漆器漆皮的回软修复材料,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回软剂主要以氢键作用与漆膜中漆酚的酚羟基结合,改善漆膜的可塑性,减少了漆膜外层与内层之间的收缩应力,使漆皮易于挠曲和展平。此方法的试验成功为出土漆器干燥漆皮的回复提供了可供使用的回软方法与材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