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中尺度相关记录60条 . 查询时间(0.817 秒)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组织化的深对流系统,在热带和中纬度地区频发。在东亚夏季,MCS与季风相耦合,其生成与活动既受到季风的调节,又可以通过加速能量循环,提高对质量、水汽和能量的输送效率,对季风的爆发和降水起到重要作用。受限于模式的分辨率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不确定性,传统的对流参数化模式(CParM)一直以来难以准确模拟MCS。2024年来,对流可分辨模式(CPM)得到了蓬勃发展,为大规模、长...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被称为 “亚洲水塔”,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7.6%,是我国主要的湖泊分布区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受全球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大部分内陆湖泊呈现扩张趋势,南部的湖泊出现一定萎缩。青藏高原的内陆湖泊因其地理位置偏远,较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因此其动态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
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是造成暴雨、冰雹、雷雨大风和龙卷等灾害性天气的重要系统,其水平尺度在2-2500公里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小时至几天之间,包括对流单体、多单体风暴和超级单体风暴等各种组织形态。中尺度对流系统不仅是降水的重要来源,而且中尺度对流系统释放的潜热会显著影响大气环流,因此也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空间和时间范围横跨多个尺度...
作为海洋中广泛存在的运动现象,海洋中尺度涡旋是海洋动能的主要载体,对全球动量、热量和物质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涡分辨率全球或区域海洋模式对于中尺度涡的模拟存在显著误差,例如部分研究认为模式模拟的中尺度涡“不死”,体现为模拟涡旋强度偏强、生命期偏长。然而,由于运行高分辨率模式对计算资源需求巨大,全球海洋中尺度涡的模拟一直缺乏系统、全面、定量的评估。
2021年4月28日,“第十四届东亚中尺度对流系统及高影响天气会议”在南京大学举行。
2021年4月28日,“第十四届东亚中尺度对流系统及高影响天气会议”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东亚中尺度对流系统及高影响天气会议旨在研讨和加强理解东亚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和高影响天气的发展机理及提高对此类天气的预报能力,推进中小尺度气象学研究的进步,从而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防范预警和监测预报。
2021年1月20日,“世界天气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成立暨天气科学战略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世界天气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CNC-WWRP)在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指导下,旨在加强国际与国内合作,聚焦国际天气研究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0-14天以及季节次季节天气的监测、过程理解和预报能力,完善从观测、预报到服务的无缝隙连接,并提升中国科学家在世界天气研究领域...
第三届全国中尺度气象学论坛通知(第二轮),由南京大学主办的。2021年1月20-22日举办。
海洋中尺度涡旋在全球海洋中广泛存在,不仅在全球海洋能量级串和能量输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海洋湍流混合及物质输送的重要承担者。海洋观测结果表明,海洋中约90%的动能以中尺度涡旋这种运动形式存在,其动能比平均环流场的动能大了一个量级,故而欧拉框架下固定网格的涡动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常常被用来作为海洋中尺度涡旋动能的表征指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尚晓东团队与复旦大学教授王桂华合作,在台风影响海洋中尺度及大尺度环流的动力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并被选为亮点论文。
2020年5月28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穆穆教授领衔的学术委员会所有专家委员、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教授、科技处陈露洪副处长和大气科学学院潘益农书记、丁爱军院长等以远程或现场参会的方式共同参加这次会议。
闪电存在于云间或云地之间,是对流天气中常见的放电现象。闪电事件中的时间、位置、强度和极性等信息,可以用以识别雷暴云中复杂的热动力过程,用于监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和发展。作为第一颗搭载了闪电成像仪并在东半球上空运行的静止气象卫星,FY-4A (风云4A) 闪电观测能够更好地指示强对流并弥补雷达观测资料在时空分辨率上的缺失。
为纪念杰出的华人大气科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杰出校友张福青教授,2019年12月22日上午,由中国气象学会指导,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和福建省气象局、厦门市气象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尺度气象学论坛“大气动力、高影响天气和可预报性专题——纪念张福青教授”在厦门召开。这个专题由赵坤教授、孟智勇教授、方娟教授以及张庆红教授组织,该专题由谈哲敏教授和孟智勇教授主持。来自...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林鹏飞和刘海龙等,在低分辨率海气耦合模式的框架基础上(Lin et al. 2016),利用自主发展的全球涡分辨海洋模式LICOM(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 Liu et al. 2012; Yu et al. 2012),发展了一个涡分辨海气耦合模式,其中海洋分辨率为10公里和大气为25公里。利用此高分辨率模式进行了6年的...
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首届全国中尺度气象学论坛在我校气象楼报告厅召开。中尺度气象学论坛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及我校共同发起,并将定期举办。本届论坛由我校主办,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气象学会天气学委员会和数值预报委员会协办。我校王会军院士、副校长周伟灿、闵锦忠出席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陈海山主持。开幕式上,我校王会军院士首先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