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反应工程 催化剂工程 固定床反应工程 多相流反应工程 生化反应工程 聚合化学反映工程 电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化学反应工程 直接合成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38 秒)
线性醇,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工产品,每年全球市场需求约1200万吨,在食品、医药化工、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及润滑油等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传统合成方法是,烯烃先经过氢甲酰化反应生成醛,再经过还原反应制得多一个碳的醇。烯烃经一步法还原氢甲酰化反应是合成线性高碳醇最为理想的途径,既简化了操作流程,又降低了能耗和废物排放。然而,已开发的催化剂主要集中于均相贵金属催化剂体系,反应活性和线性醇选择性...
本发明为一种直接合成双活性中心杂多酸类材料的方法,涉及一种催化苯羟基化制苯酚的钒基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磷钼杂多酸、Cu(NO3)2·3H2O、1,3,5-均苯三甲酸、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在100℃~240℃的反应温度下,使用水作为溶剂,一步合成目标材料。将该方法合成的催化材料应用于苯羟基化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得到了高的苯酚收率。
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田中群院士团队范凤茹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唐伟研究员合作在常温常压下接触电催化直接合成过氧化氢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 “Contact-electro-catalysis for Direct Synthesis of H2O2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为题,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近日,熊海峰教授、黄小青教授与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过氧化氢直接合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开发出高性能层状PdO催化剂用于H2O2的直接合成。相关成果以“Layered Pd oxide on PdSn nanowires for boosting direct H2O2 synthesis”为题在线发表于Nat. Commun. 2022, 13, 6072。
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H2和O2在Pd(111),Pd(100)及Pd(110)表面上直接合成H2O2的反应机理,对反应的主要基元步骤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Pd(111)表面对H2O2直接合成的催化选择性最好,表面原子密度较低的Pd(100)表面和Pd(110)表面上含有O-O键的表面物种解离严重,不利于H2O2的生成.H2O2的选择性与含有O-O键表面物种的O-O键能和表面物种的结合...
用溶胶-凝胶法以磷钨酸(TPA)的铜盐溶液水解钛酸四丁酯制备了CuPW/TiO2催化剂。使用ICP、XRD、TG-DTA、IR、TPD-MS和微反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杂多钨酸盐与TiO2表面通过O2-桥发生键合作用。在623 K下,杂多阴离子仍保持原有的Keggin结构。CO2在Lewis酸位Cu(Ⅱ)和Lewis碱位Cu—O—W的桥氧协同...
使用不同沉淀剂制备了CuO-ZnO-Al2O3/HZSM-5复合型催化剂,考察了其对CO2直接加氢的催化性能,并采用H2-TPR、XRD、BET、CO2-TPD、H2-TPD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剂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晶相结构、还原难易程度、以及对CO2、H2的吸附性能等均有显著影响。催化剂上存在两种吸附位,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与其吸附性能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以较...
制备了具有不同铜/锌(氧化物质量比)的CuO-ZnO-Al2O3/HZSM-5复合型催化剂,考察了其对CO2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的催化性能,并采用H2-TPR、XRD、BET、IR及XPS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的铜/锌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晶相结构以及还原难易程度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所制备的四种不同铜/锌的复合催化剂中,以Cu/Zn=1/2的催化剂反应性能最为理...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直接合成二甲醚的Cu-Mn-Zn催化剂,通过对组成成分及其配比的研究,发现Cu含量一定的条件下,n(Zn)/n(Mn)摩尔比对催化剂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n(Zn)/n(Mn)=1/3~1/2时,催化剂对CO的转化率和对二甲醚的选择性达到最佳,分别为53.6%和63.5%;如锰添加比例过大,对催化剂催化合成二甲醚有微弱抑制;添加锌比例过大,会大大降低CO的转化率。载体Y分子筛...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介孔分子筛SiMCM-41负载的ZnCl2、ZnO、FeCl3和Fe2O3催化剂,并用于苯酚与二氧化碳在CCl4溶液中合成碳酸二苯酯。采用29SiNMR、ICP、XRD和UVRaman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质、活性组分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反应前后催化剂结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载体SiMCM-41在反应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ZnCl2、ZnO、FeCl3及Fe2...
通过对不同金属负载量Cu-Mn-Zn/Y催化剂的研究,结果发现,金属组分的负载量为30mmol时,CO的转化率和二甲醚的选择性分别可达65.6%和67.0%。金属组分负载量20mmol~30mmol时,催化剂中各金属组分均呈高分散状态,增加金属组分负载量主要是增加了催化剂吸附CO和H2活性中心的数目,使得催化剂对CO的转化能力增加。当金属组分负载量达到35mmol时,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发生了...
历来,被用作城市煤气使用的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不但热值低(2000~4000千卡/标米~3),且CO有毒。为与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相呼应,许多国家开展了合成无毒性、热值接近于天然气的(8000—9000千卡/标米~3)所谓代替天然气的研究。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煤气的热值,往天然气中添加碳二、碳三烃类的工厂也日益增多。我们以直接合成热值大于10,000千卡/标米~3的燃料气为目标,开发了Co-M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