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农学总论 杂交稻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097 秒)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1100)“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子课题6“粳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成功培育优质强优势粳型杂交水稻组合“申优26”,并建立了全程机械化高产制种基地,近日通过专家组验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创制强优势杂交粳稻亲本种质,通过标记检测等手段采取稻瘟病等抗性互补育种策略,聚合优质、抗病等多个优势性状,育成BT型优质...
[目的]温江地区高产水稻的推荐施氮量为180 kg/hm2,以此为基础,机插稻缓释氮肥与常规尿素适宜配比为7:3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和缓释氮肥配施量对机插稻分蘖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群体生长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进行了机插杂交稻田间试验。在行距为30 cm下,设3种株距处理为16 cm、18 cm、20 cm;在尿素氮施用量54 kg/hm2下,设4个缓释氮用...
[目的] 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需要的施氮量和移栽密度不同,研究不同生态条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下杂交稻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可为不同生态稻区肥料优化管理和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方法]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在四川德阳和泸州进行两因素列区田间试验。主区为中氮(N 120 kg/hm2)和高氮(N 180 kg/hm2)两种施氮量,副区为低密(12.0穴/m2)、中密(16.5穴/m2)、高...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传统水层灌溉(W1)和干湿交替灌溉(W2)两种灌溉方式,副区为氮肥运筹模式,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 ∶蘖肥 ∶穗肥分别为6 ∶2 ∶2(N1)...
[目的] 比较分析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从氮素层面阐明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高产形成特征。[方法] 2013~2014年,选用7个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组合为试验材料,以2个常规粳稻品种和2个杂交籼稻品种为对照,比较研究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不同生育阶段氮素积累量与吸收速率,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器官的含氮率和氮积累量所占比例,抽穗至成熟期各器官间的氮素转运,...
此文论述了两系杂交稻现代安全繁殖制种的重要意义,提出两系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偏高及其“遗传漂变”、制种基地选择和季节安排不合理、不育系繁殖产量不稳定等是目前两系安全繁殖制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明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加强“核心种子”生产、利用“低温繁殖有效积温原理”进行安全高产繁殖、基于种子生产基地气象决策支持系统有效地选择制种基地和时段等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
2010年9月15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邀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粮食专家组部分委员对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节水抗旱胞质不育系“沪旱7A”、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73”、“旱优113”进行了现场鉴定。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示范点的栽培方法、节水情况等汇报,并进行田间现场考察、取样考种和实地割产验收,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节水抗旱胞质不育系“沪旱7A”不育株率100%,田间群体整齐一致,株叶型适中...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主解决吃饭问题。”5月26日,在中国稻作文明发祥地浙江余姚,“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粮食问题不仅关系“三农”,更关系国民经济的命脉;粮食库存不仅具有应急和战略储备的功能,也是国家的调控手段。
分析了籼粳杂种、中间型杂种、籼稻和粳稻4种类型水稻15个品种2年分期播种的观测结果,结合对应的逐日气象资料,探讨了温湿度等气象因子对亚种间杂交稻受精率的影响规律,证实了亚种间杂交稻的受精率及其稳定性一般低于籼稻和粳稻.在温度、湿度、日照的11项气象因子中,探明温度是影响受精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且以盛花前后5~7 d的日均温影响最大.建立了4种水稻受精率-温度拟合模型,计算出亚种间杂交稻的受精最适温度...
光明日报2007年1月4日报道 由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领衔主编的《超级杂交稻研究》一书,近日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06年9月14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举办的“超级杂交稻高级研修班及0406计划超级稻现场观摩会”在浙江天台县成功召开。会议期间,程式华研究员、谢华安研究员、陈志强教授、朱德峰研究员等专家分别以“国内外超级稻研究的进展及发展趋势”、“超级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超级稻的发掘和材料创新定位”、“超级稻推广技术体系的建立”等内容作了专题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005年6月1日讯 超级杂交稻研究一直是我国农业科技的优势领域,也是近年来国内外水稻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经过科研人员共同努力,我国超级稻研究于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二期目标,即连续两年在同一生态地区的2个百亩片单产达到800公斤的水平。
光明日报2005年5月17日报道 由中菲农技中心负责的中国杂交稻示范田近日传来喜讯,10公顷示范田平均单产超过10吨,中国杂交水稻在菲律宾实现突破,中菲农业合作再结硕果。按菲方现行规定,中国杂交稻必须按原计划在2007年审定登记后才能示范推广。鉴于中国杂交稻在菲已进行了三个季节的成功试种,经反复磋商,菲农业部最终破例同意,现阶段允许中菲农技中心在菲律宾不同区域提前开展中国杂交稻的小规模示范。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研究了含有不同eui基因的杂交稻的若干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e 杂交稻与原杂交稻株叶形态和主要农艺性状相近 ,但e 杂交稻比原杂交稻株高、穗长、穗颈长、剑叶长、倒二叶长、倒一节间长这 6个性状均有较明显的增长。含eui基因的杂交稻早生快长 ,生育期缩短 ,分蘖力下降 ,成穗率提高。e 杂交稻谷粒长、谷粒宽、千粒重和理论产量比原杂交稻有所增加。在分蘖及齐穗期 ,含有eui...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