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细胞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医学细胞生物学 于晓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421 秒)
刘晓军,男,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分子病理机制和干预研究。通过筛选不同营养与环境条件下造成的代谢组织(如肝脏、脂肪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和lncRNA,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实验方法,在动物、细胞和分子水平层面上深入研究其在糖脂代谢、慢性炎症以及氧化应激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并筛选可能的小分子药物和中药。
2021年4月22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于晓教授团队、孙金鹏教授团队、北京大学金长文教授团队以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教授团队通力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studies of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V2R receptor and arrestin-2...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男性的重要疾病。前列腺癌是一种临床异质性疾病,通常通过直肠指诊筛查和定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进行诊断。在形态学方面,Gleason评分系统被认为是最可靠和最具预测性的组织学评分系统。前列腺癌患者间的基因组异质性已被医学界所公认,然而,通过预测基因组生物标志物的分子分层来指导前列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仍然是一个未得到满足...
基因组组织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似乎在进化上是保守的,并且在细胞谱系分化过程中相对稳定。2021年1月29日,清华大学沈晓骅及北京大学孙育杰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Homotypic clustering of L1 and B1/Alu repeats compartmentalizes the 3D genom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基因组折叠的基本原理,并报道染...
十多年来,大规模的DNA测序工作产生了大量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信息,为人类基因组内的功能元件和交互作用提供了越来越详细的视角。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等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一维事件,而是受到严格的时空控制。新的技术的发展已使得我们能够探测染色体的三维结构,并评估基因组拓扑结构对这些生物过程的调节作用。例如,转录调控的研究,最初侧重于在一维空间中识别调控元件,后来逐渐整合了诸如核定位、远程相互作...
近日,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医学院郭晓欢研究员课题组在《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ymphoid Tissue Inducer-Like Cells and T Cells in the mLN Restrains Intestinal Humoral Immunity”(淋巴组织诱导细胞样天然淋巴细胞与获得性T淋巴细胞相...
仓晓慧,副教授,遗传学研究所,研究方向:计算结构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构生物信息学。
2019年12月02日,临床医学院邀请我院武晓慧博士为临床医学院师生作关于“组蛋白H3k27me3甲基转移酶Ezh2与小鼠脂肪细胞分化关系的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临床医学院3楼会议室举行,由我院李凯副院长主持。
王晓玲,女,1967年12月生,河南省修武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至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教研室工作,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已有25年; 1989 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 获医学学士学位,1995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98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学博士学位;分别于2004.12-2005.4 香港大学和 2009.3-2010.3 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
郭晓华系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副教授,进行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和血管通透性研究十余年,在AGE介导血管通透性变化及其信号机制方面有深入研究,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已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5.625。曾于2010年底赴美从事博士后工作近2年,全面掌握了该领域最新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近年来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医学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
赵晓,副教授,从事医学遗传学及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同时担负着遗传咨询与染色体检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0多年来,在国家级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被EI收录一篇。发现3例世界首报道的异常染色体核型,经国家鉴定已经收入人类异常染色体数据库。参编写多部教材及专业书籍。
人体的每个细胞都如同一个微缩的城市,不同的细胞器构成各种功能区域,既各有分工、又相互协作,一起维持着细胞的生命功能。细胞中功能各异的蛋白质,约有三分之⼀都需要被细胞分泌通路(secretory pathway)精准、及时地运输到正确的区域,进而赋予不同细胞器特定的功能。而理解细胞如何对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货物进行分门别类,是细胞生物学面临的挑战之⼀。分子医学研究所陈晓伟...
慕晓玲,女,1962年7月出生,硕士,教授,主要研究内容:干细胞基础与应用研究.
2016年2月18日,为期五天的国际血液研究领域顶级学术会议“美国骨髓移植会议”在夏威夷檀香山开幕。作为此次会议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发言人,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应邀介绍团队研究项目“不去T细胞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优化选择体系”,这一移植方案被国际医学界誉为骨髓移植的“北京方案”。
唐晓琼,女,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从事血液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擅长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工作及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主持并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现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及其各种合并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及临床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