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球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海洋地球物理学 印度洋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089 秒)
2023年6月8日至9日,第三届印度洋前沿地球科学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陈更新团队在热带南印度洋环流三维水体交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和Deep-Sea Research Part I上。
2021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杜岩团队,联合澳大利亚科学家Ming Feng教授,揭示了热带印度洋海洋热浪的极端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成果由张莹博士等人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近日,印度洋地球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广州举办。会议汇聚了全球海洋地球科学领域知名学者,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港澳台及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高等院校30余家单位共300多位专家和研究生参会。会议由林间特聘研究员、陈大可院士、李家彪院士、徐义刚院士、丁林院士等担任共同主席。南海海洋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詹文欢致欢迎辞。林间在“印度洋科学合作计划主题思想”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印度洋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五分之一,其...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模式与海洋动力研究团队结合前人观测现象首次提出“反向印度洋水团”这一概念,推进了人们对于印尼贯穿流以及印尼海局部环流的认识。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
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 IOD)是指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表温度差,通过海气耦合作用,对印度洋盆周围地区气候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简单的类比,可以把IOD看作是印度洋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Saji et al.(1999)发现并定义了IOD事件(图1):当正IOD(positive IOD, pIOD)事件发生时,西印度洋海温偏高,东印度洋海温偏低,会导致印太暖池海温偏...
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东晓团队及合作者,利用观察数据并结合数模,系统阐述了印度洋间歇性赤道潜流(I-EUC)的特征,提出了I-EUC夏秋季依旧存在、不受印度季风降雨强度影响的新观点,揭示了I-EUC产生与变异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刊物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2015,45:1532–1553)上。
利用西南印度洋脊中段Indomed-Gallieni洋段49—51°E区段全覆盖高分辨率多波束水深地形资料,应用构造地貌学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地形及其他地球物理等资料,在分段分析49—51°E区段岩浆-构造动力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约10 Ma以来Indomed-Gallieni洋段的演化史.28、29洋段目前岩浆供应不足,在轴部不对称深断层的控制之下不对称扩张,属于超慢速扩张洋脊较常见的演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