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农学 遗传育种相关记录538条 . 查询时间(0.183 秒)
2021年12月28日,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华漕院区召开2021年度工作总结会暨青年学术论坛交流会,重点实验室新一届领导班子、骨干成员以及上海本地部分学术委员会专家成员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副院长谭琦,科研处处长沈晓晖出席会议并讲话,对重点实验室的定位目标、运行管理与合作交流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2021年12月24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业技术、工程技术和基建财会等人员组成验收组,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承担的农业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计财处、科教处和省农科院科管处、作物所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以及农业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重点实验室主任、省农科院杨武云副院长及其团队成员共计18人参加了验收会。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西甜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团队袁黎教授课题组在《Horticulture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 2.09 Mb fragment translocation on chromosome 6 causes abnormalities during meiosis and leads to less seed watermelon》的研究论文。团队教师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西甜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团队袁黎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IPB)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Highly efficient and genotype-independe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and gene editing in watermelon (Citrullus la...
近日,园艺学院西甜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团队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Disruption of the bHLH transcription factor Abnormal Tapetum 1 causes male sterility in watermelon》的研究论文。
雍洪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主要贡献:系统评价了外引种质与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关系,遴选出优良种质群体20个,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8篇,其中SCI发表4篇,参与选育玉米新品种3个。
郭会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小麦诱发突变新种质创制与等位变异研究。主要贡献:综合应用物理和化学诱变方式,创制以小麦主栽品种京411为背景的全生育期大容量呈梯度表型突变体库1个,库容4000余份,涉及根、茎、叶、穗、籽粒等一系列表型性状,携带若干重要农艺性状新基因和新等位变异,已应用于基础理论解析和育种实践工作中。建立并优化了小麦高通量突变体定向筛选TI...
郝转芳,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玉米耐逆遗传育种。主要贡献:自2011年以来,主持转基因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发表论文4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3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以通讯作者发表国内核心论文8篇;获得省部级奖1项,专利4项,其中排名第一的1项;参与审定品种3个;参与申请品种权10个;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郝元峰,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小麦亲本创制与新品种选育团队骨干成员。1998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2010年2月在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美国佐治亚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应聘为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全球小麦项目组As...
赵林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小麦细胞诱变育种。主要贡献:建立起复合杂交、细胞诱变与花药培养相结合的小麦细胞诱变育种体系,创制出SPLM2号和H261等高培养力动态骨干亲本簇,并应用于新品种培育;先后育成或合作育成航麦247、航麦901、H6756、鲁原502、航麦96号、龙辐麦19共6个小麦新品种。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授权专利6项。申请植物新品种保...
谢永盾,研究方向:小麦诱变育种与种质创新。主要贡献:围绕小麦生产相关的重要目标农艺性状,利用诱发突变技术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和定向筛选技术进行新材料创制,重点改良抗寒性、抗病性和茎秆发育特性,已经获得性状稳定、遗传特点清晰的重点突变新材料20余份。针对小麦特色突变材料开展重要农艺性状形成机制解析和基因发掘与定位,阐明小麦快速发育突变体茎秆伸长过程中赤霉素的作用机制。合作育成小麦新品种2个,发表论文10...
肖永贵,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小麦亲本创制与新品种选育团队成员。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在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学习,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在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7月至2...
翁建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与种质创新。主要贡献:在玉米抗病虫基因发掘与功能解析、种质创新等方面取得较好进展。揭示了玉米抗丝黑穗病、粗缩病与灰斑病等病害的遗传机制,解析了玉米粗缩病抗性机理,发掘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抗病主效QTL/基因5个。采用回交转育与标记选择,建立了抗丝黑穗病、粗缩病等主要玉米病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制新...
王红武,副研究员。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在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习;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在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中国农业大学-德国Hohenheim大学合作的DFG国际研究-教育项目,从事玉米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的作物育种新技术研究,在德国完成数据分析。2002年7月至2005...
王山荭,副研究员。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在西北大学生物系本科学习,获植物生理专业理学学士;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获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硕士。 1991年8月至2002年12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工作,先后在麦类系、遗传系任研实员和助理研究员,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其中1997年2-8月赴墨西哥,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