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遗传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遗传学 遗传研究相关记录107条 . 查询时间(0.481 秒)
晚直播甘蓝型油菜在种子萌发期易遭受低温侵袭,导致种子发芽时间延长,发芽率降低,严重影响作物后期生长。发掘油菜中的耐低温发芽基因,培育低温发芽耐性品种是保证低温胁迫下种子正常发芽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沪油21’作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常规油菜品种,其在8℃下的发芽势仍在90%以上,在甘蓝型油菜耐低温育种中具有很大应用潜力。油菜杂优课题组针对该品种开展相关性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ENE》(IF...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 Heteroderaglycines)病是引起大豆减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深入研究大豆-线虫互作机制对提出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和培育抗胞囊线虫病的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DNA甲基化(DNA methlation)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观遗传标记,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各种生物或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最近研究结果表明,胞囊线虫...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遗传研究团队源自周开达教授1990年代初创建的“无融合生殖课题组”,历经“一系研究室”、“新技术育种研究室”,先后在周开达院士、汪旭东研究员、吴先军教授的带领下,对水稻无融合生殖、生物技术育种和重穗型杂交稻开展研究,在水稻中发现了无融合生殖和杂交早代稳定现象,通过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选育的高配合力优良杂交水稻恢复系蜀恢162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重穗型育种理论和技术被同行广泛...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是育种家的追求。但是“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是水稻育种的一个瓶颈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研究员吴跃进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研究员傅向东课题组合作利用籼稻品种93-11和粳稻品种日本晴构建的重组自交系,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绘制出一张产量与品质相关基因的高密度连锁图谱。利用QTL(数量性状位点)分析鉴定...
MITEs(Miniature Inverted-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s),是最近发现的几乎在所有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非自主型DNA转座元件,具有典型的TIR(Terminal Invert Repeat)和TSD(Target Sequence Duplication)结构,长度较短。MITEs主要分布在常染色质区,并有大量的拷贝分布在基因编码区附近。MI...
2017年5月,我校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喻德跃教授课题组在遗传学著名期刊PLoS Genetics(5-Year Impact Factor =7.48)发表研究论文“An R2R3-type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 GmMYB29, regulates isoflavone biosynthesis in soybean”(doi: 10.1371/journal.pge...
小麦是中国第二大口粮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高产和稳产一直是中国小麦的首要育种目标。小麦起源于温带,属喜凉作物,生长季节内的高温对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使其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由于耐热性是复杂的数量遗传性状,其机制的解析一直是生物学研究难点,也是研究热点。为了解析小麦耐热的生理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基础,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正向遗传学方法,构建遗传分离群体,以冠层温度、灌浆持续时间、细...
以栽培大豆铁豆67为母本,半野生大豆YZ162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构建大豆种间杂交F2代遗传群体,对群体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脂总量等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间杂交F2代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脂总量的遗传分离为连续离散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其中,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表现出倾向高值亲本的正态分布;三性状超中亲遗传普遍存在,蛋脂总量超高亲遗传显著,超高亲比例达到66.7%;三性状的遗传...
从粳稻品种日本晴经60Co诱变的M1代材料中发现了一个白化致死突变体,该突变体从萌芽后一直表现白化,3叶期后逐渐衰亡。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该白化突变体暂定名为 al14。与野生型相比, al14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al14突变体不能形成完整的叶绿体,只有原片层体结构。对叶绿体编码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突变体中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基...
大豆低聚糖是重要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约占大豆籽粒干物重的10%,包括蔗糖、水苏糖、棉子糖等,与种子的耐储性及耐脱水性相关,还对豆制品的品质与口味产生影响。大豆种质资源中低聚糖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积累过程除受合成途径中多种酶活性、稳定性的影响,更受到多基因调控。文章综述了特异低聚糖构成种质资源筛选、低聚糖遗传及相关QTL研究,以及代谢途径及相关酶基因的研究,初步了解大豆低聚糖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基因,利...
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大豆2个重要品质性状,其遗传研究对大豆品质改良尤为重要。该文从表型遗传分离规律、基因遗传模型、基因作用方式、遗传相关、遗传力及QTL定位等方面,概括了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野生大豆资源研究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遗传机理,为大豆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大豆2个重要品质性状,其遗传研究对大豆品质改良尤为重要。该文从表型遗传分离规律、基因遗传模型、基因作用方式、遗传相关、遗传力及QTL定位等方面,概括了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野生大豆资源研究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遗传机理,为大豆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应用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及条件与非条件的统计分析方法,对6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及其30个F1组合的伏桃与对位果枝叶的干物质质量进行了研究。非条件方差分析表明,果枝叶质量在棉铃体积增大期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内部充实期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铃壳质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以加性效应为主;铃重在前中期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后期以加性效应为主。条件遗传分析表明,影响果枝叶质量的净遗传效应在铃龄38 d至45 d...
为探讨向印度南瓜及美洲南瓜中转育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的意义及可行性,进行无蔓中国南瓜种间杂交试验,采用田间调查结合RAPD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研究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种间遗传规律。通过比较中国南瓜无蔓性状在南瓜属3个种中的遗传表现发现:中国南瓜无蔓性状在种间杂种F1、F2及BC1F1中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与种内杂交不同,无蔓中国南瓜与蔓生异种南瓜材料的种间杂交一代表现出节间变长的倾向,表现为不完全...
采用连续回交方法,将SC316不育基因转育到中籼898品种中,研究不同世代回交群体、姊妹交群体及可育单株后代群体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SC316不育基因在这些群体中的表现符合1对显性核不育基因遗传规律,该不育材料携带有显性核不育基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