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遗传机制相关记录56条 . 查询时间(0.175 秒)
国宝大熊猫一向以标志性的黑白毛色为人们熟知。然而,秦岭野生大熊猫种群却出现了一种罕见的毛色突变体——棕白色大熊猫(以下称棕色大熊猫)。1985年,人们在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并救护了一只雌性棕色大熊猫“丹丹”。丹丹于2000年患病去世。2009年,雄性棕色大熊猫“七仔”在幼年时于佛坪保护区被发现,后被救护至陕西楼观台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并在圈养环境下正常生活。迄今为止,有实体或照片的棕色...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茶树叶色变异的遗传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实验植物学(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莴苣是日常食用蔬菜之一,除了叶色和叶形的多样性外,其种子有三种颜色为黑色、白色和黄色。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莴苣种子颜色的差异,控制莴苣种子颜色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仍然是未知的。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田维敏教授团队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梁承志研究员团队在国际主流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Genomic insight into domestication of rubber tree”研究论文,系统地阐明了橡胶树早期驯化的遗传基础,揭示了增加的乳管列...
鲫(Carassius auratus)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以外的东亚地区,现已成为青藏高原分布最广的外来鱼类之一。在原产地,鲫鱼存在有性生殖的二倍体和单性生殖的三倍体(胚胎基因组来源于卵子,精子虽然激活卵子启动胚胎发育但不贡献其DNA)两种形式,是研究不同生殖方式生物在入侵过程中遗传适应的理想对象。
桃不耐贮运,采用不同成熟期品种的搭配种植是目前延长市场供应期的主要措施。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核果研究团队利用芽变选种方式选育出优质特早熟油桃“立夏红”品种,比母树“中油4号”提前15~18天成熟,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经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攻关,首次发现桃四号染色体长约17 Mb的染色体片段的一系列表观遗传学变化是‘立夏红’早熟芽变产生的原因,研究成果以“A large-scale be...
桃鲜嫩多汁、营养丰富,但不耐贮藏,目前主要通过调控成熟期以延长鲜果的供应期。芽变选择是果树育种的一种重要方式,广泛用于果实成熟期等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但至今关于芽变产生遗传机制的研究较少。2023年4月4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安徽省农科院首次发现一条长约17 Mb的染色体片段的DNA甲基化变化是桃早熟芽变产生的原因,研究成果以“A large-scale behavior of alleli...
黄瓜是重要的栽培蔬菜,果实亮度是黄瓜主要的外观品质性状之一,也是影响黄瓜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黄瓜品种/资源间果实亮度存在显著差异,探明黄瓜果皮亮度的遗传机制、挖掘亮度关键基因将为黄瓜品质的分子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中心李自超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题为 "Natural variation of DROT1 confers drought adaptation in upland rice" 的研究论文,解析了旱稻抗旱的遗传机制,克隆了一个重要抗旱基因 DROUGHT1 (DROT1),揭示了其抗旱的分子调控机制,并鉴定出...
2022年11月15日晚,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封面文章在线报道了华中农业大学牛长缨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詹帅研究员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Behavioral and genomic divergence between a generalist and aspecialist fly”。该研究以专食性柑橘大实蝇和多食性橘小实蝇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基因组学、比较...
2022年10月27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叶恭银教授团队联合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为“Genomic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maintenance of genome stability and venom turnover in two parasitoid wasp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寄生蜂维持基因...
2022年9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系统描述了荞麦在驯化过程中的代谢组变异图谱,揭示了苦荞重要代谢物定向变化的遗传机制,为苦荞药用特性和抗病性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2022年10月12日,基因组所武志强课题组在《生物技术通报(aBIOTECH)》上发表了题为"The genomic an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of Curcuma alismatifolia revealed its diverse bract pigmentation " (点击题目查看原文) 的文章,对热门新兴花卉姜荷花的栽培品种“清迈粉”高质量参考基因组...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特色花卉研究室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基因组所)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The genomic an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of Curcuma alismatifolia revealed its diverse bract pigmentation”在aBIOTECH期刊发表。基因组所廖雪竹博...
2022年9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系统描述了荞麦在驯化过程中的代谢组变异图谱,揭示了苦荞重要代谢物定向变化的遗传机制,对苦荞药用特性和抗病性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