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神经生物物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形态学 细胞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理学 发育神经生物学 分子神经生物学 比较神经生物学 系统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神经生物学 医学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0.429 秒)
邵志勇研究员,研究方向: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发育和维持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神经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社会公众宣传科技创新成果,2022年5月28日,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联合举办了以“走进科技,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线上开放日活动,特别邀请了三位神经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围绕中小学生和普通公众关注的焦点,讲授了精彩纷呈又妙趣横生...
为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设施和基地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欢迎有关领域的国内外学者、科研人员来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2021年4月20日,本室李华伟教授、李文妍副主任医师,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等合作在Cell Reports在线发表论文——“Generation of mature and functional hair cells by co-expression of Gfi1, Pou4f3, and Atoh1 in the postnatal mouse cochlea”的论文。
乳头体是位于下丘脑腹侧的一个重要核团,参与调控记忆和情绪。但是,目前对于其神经环路的发育构筑认知还十分有限。本室何苗团队发现转录因子Fezf2在乳头体神经干细胞中表达,并在分化后迅速下调。基于此发现,该团队发展了Fezf2-CreER与Nkx2.1-Flp组合遗传标记策略,对乳头体神经元进行命运追踪,从而深入研究其神经元产生的时空规律和轴突投射的拓扑规律。
近日,生物医学领域著名期刊Genome Biology(JCR 1 区,影响因子10.8)在线发表了本室李华伟教授,舒易来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团队题为“Prevention of acquired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mice by in vivo Htra2 gene editing”(Htra2基因编辑预防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聋)的论著。
江燕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获博士学位。2010年获国际脑研究领域权威奖项NARSAD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以及基金资助。 2010年至2012年前往美国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进行博士后训练。2012年至2018年,就职于美国纽约Icahn Sc...
为了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设施和基地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欢迎有关领域的国内外学者、科研人员来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许智祥研究员,研究方向:课题组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对神经元功能和环路的影响,以转基因小鼠为研究模型,结合分子生物学、小鼠行为分析、电生理记录,转录组等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进行研究。
徐文东,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院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青联常委、医卫界别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银蛇奖联合会”主委。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现任主委、周围神经学组组长、亚太手腕协会(APWA)副主席。入选国家杰青,百千万工程,卫计委突贡,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8项。另获...
诸颖研究员,研究方向:1. 大脑发育、进化及相关疾病的基因解码。结合大规模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解码大脑发育、进化以及疾病的分子和细胞基础。2. 高通量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发;复杂生物系统的计算建模。
肖雷研究员,研究方向:许多神经发育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如自闭症谱系障碍、帕金森病、成瘾行为以及精神分裂症,都与中脑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有关。多巴胺细胞主要分布在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和黑质致密部(SNc)。下丘脑可以分为许多功能独特的核团,这些核团里的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神经肽,进而调控饮食、运动功能以及社交活动等。我们利用多种实验技术,包括电生理记录、光遗传技术、遗传药理学和成像技...
何苗研究员,研究方向:神经元相互联结所构成的神经环路是承载学习、记忆、情感等多种脑功能的结构基础。神经环路的发育构筑依赖于遗传程序的精密调控,其正常功能依赖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协同互作。脑内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数目繁多、种类丰富。识别、标记和操控不同神经细胞类型是研究大脑神经环路发育、连接和功能的重要切入点,也有助于深入认知脑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开发相应的诊疗手段。
杨振纲,男,1970年5月生,河北涉县人,汉族, 研究员。2003年7月在山东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任讲师,2004年2月到美国罗格斯大学新泽西医学院做博士后。2007年3月1日应聘到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任研究组组长,副研究员。2009年6月任研究员。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获得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等荣誉称号。
禹永春研究员,研究方向: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脑皮层神经突触环路发育。本研究组的研究目标是揭示大脑皮层如何形成神经突触环路,不同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环路的发育特点及其分子机制,并试图阐明这些神经环路处理信息的机制。我们将利用多通道膜片钳记录、脑片光学刺激、电场转基因、小鼠遗传分析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研究手段,应用离体脑片和整体动物模型对神经环路发育进行分子到整体水平的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