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演进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06 秒)
西周礼乐美学的演进     西周  礼乐美学  演进       < 2024/4/23
有周一代,礼乐不断被建构和完善,朝野上下呈现出一派文质彬彬与颂声洋洋的景象。周人对待礼乐,一方面继承前代之遗风,另一方面也创构了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此期,礼乐被重新规定,不仅成为美和艺术的象征,还是政治的一种诗性表达。由此,西周进入了礼乐美学时代。
古往今来,众多教育模式主要归属于两种范式: 古典博物范式和数理范式。在古代,博物学占据主导地位。绝大多数教育都是古典博物范式教育; 近代以来,数理范式教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教育模式,如通识教育、素质教育、STEM/STEAM教育,都属于数理范式教育。在原有范式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一种新范式——“博物教育”——出现的可能。在现代博物传统和数理传统相兼容互动的背景下,基于博物论和认知科学的...
2021年6月5日至6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逻辑词汇的历史演进与哲学问题研究”开题暨“逻辑常项与意义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特邀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冯棉、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任晓明、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翟锦程、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宁莉娜、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伟力以及课题组成员代表出席会议,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朱承教授主持开题论证会。
2021年3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讲师王丁应邀做客“庆祝山东大学120周年校庆学术系列活动”暨“研究生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一朱雀专家论坛”,以“自然、知识与理性-德国唯心论的三次内部爆炸'与演进"为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傅永军教授主持。王丁老师指出,我们以往受黑格尔哲学史观的影响,认为德国古典哲学呈现为一条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直线进路,而德国唯心论的展开与其说呈现为一条单向...
唯物史观在历史观上的变革既体现在科学认识上也体现在价值取向上,从使唯物史观成为完整严密的社会历史观的意义上说,价值取向方面的理论来源与科学认识方面的理论来源同等重要。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在东方和西方分别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唯物史观解读范式,一种是强调唯物史观科学认识的解读范式,另一种是强调唯物史观价值取向的解读范式。对唯物史观变革和演变中价值取向的分析启示我们,唯物史观理论的当代建构应当自觉吸收人类的优...
本书是一部严谨的专业的研究著作,首先对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渊源和发展做了一个简明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性考察,其次试图通过批判性考察对经济伦理的基本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第七章 历史演进规律的把握。
管理思想的发展既是一个文化的过程,又是文化的产物,是受到特定文化价值准则的影响,符合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准则。雷恩引入经济、社会、政治三个方面的影响,根据文化环境来研究管理思想的演变,对管理思想的演变作了全面的梳理,将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业化以前的早期管理思想;第二阶段是从工业对效率的迫切需要中产生和发展的科学管理时代;第三阶段是社会人时代;第四阶段是现代,即孔茨所说的...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兴起与变迁大致经历了从价值导向到议题导向的转变。从1978年到2000年,主要是价值导向的;进入21世纪,主要是议题导向的。这一转变并不是对价值导向的抛弃,也不仅仅是政治表达形式和话语方式的转变,而是支撑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思想原料、现实材料以及知识群体思维方式、学术与政治立场的转变。基于此,我们大致可以把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兴起与变迁总结如下。
作为一种国家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已经持续了57年。相对于中国政治研究的其他领域内言,人大研究在数量上并不多,算不上是“显学”。本文的目的在于从理论层面上对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在评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和议程。
马克思学说与资本主义的演进
本文的目的是对马克思晚期著作中使用的方法作一清晰而彻底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八种主要的方法论特征:唯物主义、实践、批判、“经验主义”、抽象、倒置、辩证法和“本质主义”。它们是马克思成熟方法中的决定性成分,代表了他研究历史和社会的方法的特征。马克思使用这些术语时究竟意味什么,我将对之加以阐明。我的说明,与其他人的解释是不同的。以1845年为界,把马克思著作划为早期和晚期,是一种标准的划分。在本文里,我...
哲学塞本问题是哲学永恒的主题。考察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发展,不难发现,哲学基本问题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命题,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昨常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关注人类生活的现实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地回答哲学塞本问题的历史使命。
自由观念演进与发展     自由观念  演进       < 2008/12/25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没有一个词比自由有更多的涵义,并在人们的意识中留下更多不同的印象。”[1]亚布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也认为:“世界上从不曾有过对自由一词的精当定义。……尽管我们都宣称为自由而奋斗,但是在使用同一词语时,我们却并不意指同一物事。……当下有两种不仅不同而且互不相容的物事,都以一名冠之,即自由。”[2]伯林对此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在《两种自由的...
百年前,科学家仿佛生活在象牙塔之中,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出于兴趣或好奇而从事科学研究,并不考虑其工作的结果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300多年前,英国皇家学会建立时,科学家有一个基本共识,即科学不直接干预社会生活。自此,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成为科学家普遍具有的精神品质。 20世纪以来,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一些科学成果被滥用,给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科学家们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